第 141 章 郭桓的下场

    第 141 章 郭桓的下场 (第3/3页)

道历史上老朱捉了多少官吏么?

    一万多!

    富商地主牵扯两万多人,共三万多人。

    而且就算其中官员只有两千,那也不够补这次缺的啊。

    何况,被捉下狱的那些官员,根本就不止两千,起码有四千。

    如此朝廷里头也有大臣们进言,让皇帝抬抬手,不要赶尽杀绝,免得最后无人可用。

    可老朱不听。

    废话!

    人家的本意就是对地主大清洗,不杀一波官吏,怎么可能有借口,对那些地主下手呢?

    历史上,郭桓案后,吏部尚书空置四年、礼部尚书空置两年,下面侍郎主事缺口更大。

    官员们个个忙得像陀螺,一个人拿一份工资干三四个人的活,好容易补齐缺,蓝玉案又出来了。

    害~

    “那郭桓在诏狱如何了?”苏婉盈歪着头闲话道:“我听说他那几个小女儿,都被送进了教坊司。”

    明朝的教坊司,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庆典或迎接贵宾时演奏乐曲的,这种尚且还有些尊重。

    另一种是官方的青楼,她们隶属于教坊司管辖。

    这种最惨,一旦进去了,很可能世代都不能够翻身了。

    当然,运气好如救风尘里的赵盼儿,遇到父亲从前的同僚好友要好些。

    可郭桓的好友、同门,都被收拾得差不多了。

    大概率,是没有赵盼儿的运气了。

    “不过,倒是我废话了。”苏婉盈自问自答地失笑道:“进了诏狱,还能有好日子过不成?”

    听说近日大家伙,都不敢往北镇抚司衙门过,听说每天十二个时辰,里头的惨叫声就没有停过。

    还有官员们,每天去上朝的时候,都哭哭啼啼的,不像是去做官,倒像是去送死的。

    她虽然每天待在家里,却仿佛都听到了他们哭声。

    其实也能理解,上朝时好好的,可能下朝时就回不来了,还不能辞官,能不瑟瑟发抖么?

    “非也,非也。”顾晨摆摆手,给妻子科普道:“进诏狱的人不同,待遇也有所不同。”

    “像郭桓这种犯事被抓的,那肯定是没有好日子过的。”

    “可要是像我老师那种,但是那些因为说错话、惹陛下生气,被关进去的就好多了。”

    “我老师说,他当初被关在一个单独的院子里,不仅有茶、有吃的,还有书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