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朝贡制度需改变,刘家港接见商人

    第32章 朝贡制度需改变,刘家港接见商人 (第1/3页)

    御书房中,杨轩听着朱棣的话,一脸无语。

    “你这种想法,妥妥就是冤大头。”

    “若我是海外国家的人,就拿些不值钱的东西来朝贡。”

    “反正大明大方有钱,只要来朝贡,就能大赚一笔,为什么不来呢?”

    “难道就不能是他们仰慕我大明的文化,才来朝贡?”朱棣不服道。

    “这样的国家和人也有,但终究只是少数。”杨轩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说道。

    “国与国之间,更重要的还是利益。”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个道理在国与国之间尤为明显。”

    “他们为什么仰慕大明?敬畏大明?”

    “究其原因,是因为大明强大,拥有轻易覆灭他们国家的能力。”

    朱棣沉默,其实这个道理他也明白。

    “所以,所谓的天朝上国,是我们打出来的。”

    “而不是别人吹出来的。”

    “若是有人一味的沉浸在所谓的天朝上国中,而不思进取,那这样的人,该有多蠢啊!”

    说这话的时候,杨轩还若有所指的看向朱棣。

    后者神色讪讪,不敢和杨轩对视。

    “那你说要怎么办?”

    “朝贡制度是父皇当初制定的,若是改变,朝堂上,恐怕又要吵成一片。”

    朱棣头疼道。

    重开市舶司开海就已经违背祖制了,现在又改朝贡制度,怕是没那么好办啊!

    杨轩也知道这事儿不好办,但又不能不办。

    “要不,就告诉百官,朝廷会把省下来的钱,用来给他们涨俸禄。”

    “只要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利益,想来他们也不会拒绝吧!”

    杨轩眼珠子一转,看着朱棣说道。

    “嘶…你还别说,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朱棣也是眼前一亮。

    与其当一个冤大头,不如把这钱用来给官员们涨俸禄。

    最起码,他们不会叫自己冤大头。

    朱棣心思转动,这样一来,改变朝贡制度应该不难。

    “那以后我们拿什么回礼呢?”朱棣又问。

    “四书五经各一百套。”

    “这可是教化蛮夷,读书人不是最喜欢教化天下嘛。”

    “若是外国使臣不收,光是朝堂上的读书人怕是能把他们骂死!”

    “毕竟这可是圣贤书啊!”

    “你心真脏啊!”朱棣看了杨轩一眼,明白了其用意。

    “难道你不想嘛?”杨轩反问。

    随即,两人相视,皆是露出了得意的笑。

    这波,属实是把读书人给算计进去了。

    “当然,若是过意不去,可以再给点不值钱的东西。”

    “反正就是不能吃亏。”

    “至于之后诸国朝贡的礼物,咱们可以看看他们国家的条件,让他们有选择的朝贡。”

    “对了,你这里的舆图呢?”

    “跟我来!”

    随后,朱棣带着杨轩来到了御书房后面的墙角下。

    紧接着,朱棣将挂在墙上的一块绸子扯了下来。

    眼前堪舆图非常大,是朱棣召集了不少人所做的。

    其包含了大明周边诸国。

    在这个时代,算是很详细了。

    杨轩走到舆图前,指着暹罗、真腊、占城等东南亚国家。

    “你看,这些地方,粮食一年三熟,而且距离大明也不算太远。”

    “若是我们让他们将朝贡物换成粮食,这每年少说能有几十万石的粮食。”

    “咱们大明的水师,什么实力你是知道的。”

    “若是将这些粮食通过海运运送到顺天府,当做军粮存着。”

    “那一旦北边发生战事,或者发生天灾 我们就不用再费心从南方调集粮食。”

    “毕竟,陆运的损耗在一半以上,而且速度还不快。”

    “但是海运,可以极大的降低损耗。”

    “只要有五成以上的粮食能安全送到,那就是值得的。”

    “更不用说,这几十万石粮食都是白来的。”

    听着杨轩的话,朱棣也有些心动。

    他为什么劳民伤财也要疏通运河,不就是因为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损耗太大了嘛。

    “另外,我们也可以用茶叶、丝绸、瓷器、铁锅跟他们换。”杨轩再次补充。

    大明的粮食问题一直存在,从大明建国以来,人口增加了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