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捡漏

    第10章 捡漏 (第2/3页)

    小武说着将手中的佛像递给了我,“你是怎么一眼看出来的?”

    实际上,我又没有黄金眼,哪里能瞄一眼就看出古董的真伪来。

    我之所以关注到了这尊佛像,并且还跟着出了苏古雅集,是因为先前黄为仁的一句话让我想起了什么。

    黄为仁在苏古雅集掂了掂这尊佛像,说,“你这铜像的分量比正宗明朝的至少重了约一成”

    他这一句话让我听得一惊,因为前两天我刚刚看过类似这样的话。

    在我爷爷留给我的《梅溪攒古图鉴》金石册里,有过类似这样一句话。

    金石册里记录了清朝雍正年间梅溪做旧过的一件明宣德佛造像,其中就说到当时仿制明朝造像、香炉等情况非常猖獗,而且粗制滥造,仿品良莠不齐。佛像大多神情呆滞,体量臃肿。

    但也不乏精品,可唯有一个问题让当时的仿品成不了绝品。

    就是材质重量相比明朝正宗重约一成。

    而为何是一成,图鉴中有说明,这是因为当时匠人经过反复实验,发现这个重量是最划算的。

    因为,如果多于一成,用料就太重,显臃肿,不够逼真。

    而用料少于一成,甚至追求和正宗一模一样,则太过费时费工。

    关键,不是什么匠人都能在用料极少的情况下做到如明朝正宗一样的效果。

    所以,略微重一点,大约一成是最合算的。

    黄为仁的这句话让我突然想到了这尊佛像该不会是清朝旧仿吧!

    而果不其然,拿到手一看当真是清朝旧仿。

    “这没上手哪里能看出来真赝。只是觉得好奇,所以就想看看。”

    我并没有告诉小武我有《梅溪攒古图鉴》的事情,因为这图鉴的存在只有梅溪历代做旧总师才知道,代代相传,不能告诉他人。

    “你是想看看是不是梅溪货是吧?”

    “切!”我是一脸不屑,“我们梅溪做的东西怎么可能会被拒绝,别说苏古雅集的鉴定师,就是全世界也没几人能通过肉眼就看出破绽来。”

    “也是。”小武笑了笑,“小九爷,我觉得你这眼力可比这苏古雅集的老板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