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7章 成败皆萧何

    第1247章 成败皆萧何 (第3/3页)

    仔细看,尤其是让专业的做旧师去看 ,那定然是瞒不过去的。

    真迹的新旧程度,和仿品的新旧程度是有差异的。

    真迹的色泽反而略浅,而仿品则更深。

    而且,仿品上还做了霉变。

    其实做的挺好,单独看也完全到代了。

    但对比着看,就有破绽了。

    这整个册子给我的感觉就是,似乎不是一个完整的做旧团队或者做旧师完成的作品。

    而是前后两拨人,两拨没有联系的人接力完成的。

    我估计呢,应该是有人手里拿到了五幅真迹,又找专业的画师画了其余的仿品。

    这仿品仿的不错,级别已经到绝品了。

    但是,交稿后,又拿去让另一个人合了五幅真迹在一起重新装裱做旧成一个册子。

    这就导致,出现了差异了。

    虽然实事求是的讲,这种差异不大,大多数人是不会关注到的。

    但是这种差异是存在的,而且还跟这件册子的设定不符。

    这册子从装裱,到里面内容的落款看,应该是统一的,是八大当初做出来的时候就装裱成这样流传到今的。

    所以,这里面每一页作品其所处的保存环境都应该是一样的。

    因此,它所呈现给人的新旧程度应该是没有差异的才对。

    如果让我来设计这件册子,我不会把这件册子设定为传世的老册子。

    而是设定为,里面的作品都是各处收集来的,然后统一装订成册,是后世再装裱的,比如是清中期装裱的,再搞一个后跋之类的说明一下,那就妥了。

    这样,就算出现画与画之间的新旧差异,那也能解释的过去。

    毕竟作品都是各处收集来的,过去的保存环境不一样,有差异是完全合理的。

    当然了,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原生的,而是各处收集来的,那这件册子的价值就会折扣不少了。

    所以,在价值和做旧级别上,你总得选一个。

    这做局的人选了价值,他其实也没错。

    因为,就算如此,也是大多数的鉴定师所看不穿的。

    如果这个局的确是黄为仁做的,那他也应该没有想过我会跑来日本看这件册子吧!

    否则,他就不这样设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