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吴慧娘要生了

    第231章 吴慧娘要生了 (第3/3页)

值千两银子。

    还有两个不知名的人,发现了给稻谷脱粒的办法,圣上赏赐了文房四宝,据说那毛笔砚台是只有皇帝才能用的极品好物……

    世人都知士农工商,农虽然排第二位,但事实上,地位是最低等的,当官者有权,经商者有钱,工人有手艺,而农人,靠天地吃饭,而天和地,往往是最难靠住的东西,天气不可测,而土地有时会被乡绅富豪吞并,充满了各种变数……

    而今圣上此举,无疑是肯定了农人的地位。

    本朝大部分都是农民,极大地鼓励了最底层的农人,也鼓励着他们搞农事创作……

    程弯弯一身粗布衣衫,任谁都瞧不出来她就是众人津津乐道的穗孺人。

    她去醉仙楼打听了一下,得知最出名的稳婆是住在东头巷的余婆子,今年六十多岁,据说经她接生的孩子,一个个都平平安安长大了。

    因为名声在外,余婆子要价也贵,二两银子才走一趟,先交钱,什么时候要生了,随叫随到,母子平安后,还需要封大红包,这个红包多大就全凭主家的意思。

    程弯弯和余婆子商议好了大概时间,交了钱,然后去给家里第一个孙子或者孙女准备见面礼。

    孩子要穿的衣服尿布之类的,吴慧娘都自己做好了,其他也没啥需要的。

    她让孩子们在外头等着,自己去首饰店买平安锁。

    她以前看过一些历史资料,由于医疗水平低下,古代孩子的夭折率奇高,买平安锁,就是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

    一个银锁,上面刻了平安二字,还刻有一些祥云,要价是四两银子,程弯弯痛快的付了钱。

    然后再买了一些猪肉和菜什么的,一行人这才打道回程。

    刚到村口,就碰到了赶马车的赵有财,他大急道:“大嫂,大山媳妇要生了,情况很不好!”

    一听这话,赵大山立马从牛车上翻下来,风一样的朝家里冲去。

    程弯弯冷静道:“二狗,跟你三叔快去河口镇把余婆子请来,一定要快!”

    赵二狗点头,跳上马车,把赵有财手里的缰绳接过来,他赶马车更稳当,马车嘶鸣一声,策马疾驰。

    赵有财吓得脸色一白,连忙钻进了车厢里。

    他虽然会赶车,但一直都是慢悠悠的赶,快一点就容易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