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航天技术的发展,总工的震惊

    第444章 航天技术的发展,总工的震惊 (第1/3页)

    1896年,毛熊的火箭专家齐尔科夫斯基在他的论文《用火箭征服宇宙》中,提出了制造大型液体火箭的设想和设计原理。

    而在1903年的时候,发表了第一部有关喷气运动的一部著作,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如何去利用液体推进火箭的这种构思以及原理。

    而若是放到国内的话,有高中学历的多半都会说出一个叫‘万户’的名字,说其人材是航天第一人。

    但如果是历史专业的大学生的话,就会提到此人原名陶成道,因为喜好炼丹,结果在事故之后,转为试制火器,元朝末期,相助吴王朱元璋,在多次战事中立下战功,受得封赏‘万户’,于是才被人忘了原名。

    此人之所以留名历史,则是因为此人是第一个利用火箭飞天,只不过,因为时代和技术的限制,当时采用了47个自制火箭绑到了椅子上面,双手举着两个大风筝,想要借助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起飞,结果为此献出生命。

    从历史文献记录的角度来说,我国确实是航天技术的发源地,因为航天始祖就是陶成道。

    如果从神话角度来说的话,那就更不得了,嫦娥奔月更是将时间线推到了全球第一。

    可是从现实角度来说,1596年,毛熊专家提出设想和设计原理。

    在1926年的3月16日的时候,白头鹰的一位火箭专家、物理专家试飞了第一枚液体火箭。

    从此之后,便就开启了真正的航天时代。

    而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足足落后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时间。

    至于民营航天火箭公司,更是在去年的时候,才有白皮书提出这个想法。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王东来创建的银河科技航天火箭公司,绝对是国内第一家民营航天火箭公司。

    哪怕是上面有意推动,将银河科技作为一个先进表率,相关的流程都走了大半年。

    哪怕是银河科技准备研发的是运载火箭,并没有多少涉及隐秘的地方。

    可是,运载火箭和导弹之间的区别并不大,尽管在任务目标和气动布局以及结构和规模上存在差别,但主要的组成部件类似,其中包括箭体结构、推进系统、控制系统、飞行测量以及安全系统、附加系统等。

    如此一来,对于民营航天火箭公司的拍照发放,自然是严之又严。

    国内自有国情在。

    王东来也没有想过一开始就能彻底脱离航天集团去发射第一枚火箭。

    只不过,王东来却明白,自己必须要有真正的技术在身,比如说是火箭发动机。

    从研究所出来之后,王东来就窝在了银河科技,一步都没有出去过。

    娲作为真正的人工智能,在互联网上的强大能力也为王东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比如说是借助娲的网络信息检索能力,帮助王东来找到了很多很多重要的资料内容。

    又比如说利用娲的运算能力,帮助王东来将火箭发动机研发的技术参数调整到最佳范围。

    人工智能+王东来,所起到的效果比之什么如虎添翼更加夸张。

    一款崭新的,拥有独立自主专利的火箭发动机,从立项到真正研发出来,所需要的时间,短则一两年,多则十几年。

    其中,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在王东来的手上却只用短短的数月功夫,就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设计雏形。

    运载火箭研发生产的产业链其实也和导弹武器系统类似,产业链上游主要分为工程研制,具体涉及到运载火箭得到总体论证、设计,包括火箭总体设计和分系统设计、仿真测试、试验部分。

    产业链中游则是以运载火箭研制定型后的试样设计、生产制造及模型总装为主,按照元器件配套加工生产、分系统集成、模型集成进行产业链的再次细分。

    至于产业链下游主要为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及应用发射,由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单位主要负责运抵发射场,同时航天测控网相关单位也要参与进火箭的正式发射。

    这一套流程,不分什么公家和民营。

    而这一整套产业链中都是由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电科等军工集团以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参与进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