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西北安宁

    第100章 西北安宁 (第2/3页)

下命脉也。

    “想要开垦蔗田,不是不可以,自然是要以市场价收购田地,一亩地年租八百文,若想恢复蔗田规模,就需要……哦,先生不知道吧?那让晚辈告诉你。”

    秦风不顾脸色难看的程寅,面带笑意地说出了一个数字:“一百六十万两银子。”

    “这……”

    听到这个数字,程寅大吃一惊,毕竟这笔钱,对于国库而言,也非同小可。

    簇拥在程寅身边的儒生,却待不住了,纷纷辩解起来。

    “既然是储备田,这田地租金完全可以等有了收成再兑现。”

    “就是,都是自己人,何必算的这么清?”

    秦风依旧满脸笑意,表现出对儒生的极高尊重,心里却骂街,你们懂个鸡儿!

    不过既然他们提出了问题,秦风就必须解决,否则这辩论也就没意义了,当即拱手道:“若是签债约书,由谁来签?蔗农?他们本来世世代代生活在西北祖地,不远千里奔波到异乡,脚跟还没站稳就欠了一身债,试问哪个蔗农愿意迁移?若由朝廷来签,其一为国库增加压力,其二下级官员从中捞利,又如何解决?”

    众儒生面红耳赤,却无人再反驳。

    秦风趁热打铁,语气明显严肃了许多:“众所周知,蔗糖利润远胜于粮食。到时候,世代种植黍米的农民,见到蔗糖利润高,全部改种蔗糖,粮食短缺,粮价上涨,又该如何?

    “这十三万七千蔗农迁入景云道,会对当地民生造成何种影响?当地是否能一口气消化这么多灾民?

    “难道诸位忘了《大梁律·民生卷》中明文写道:凡受灾之民,不可大举逃荒,超过三千者,县令以下者充军,超五千者,县令革职!”

    整个大殿一片寂静,别说其他官员,就连户部官员都压着脑袋,毕竟身居高位已久,这等民生细腻之事,任谁也说不出来。

    程寅哑口无言,他熟读《治国方略》,上面白纸黑字写着治民之策,凡有灾民,就该赈济。

    哪曾想,里面的牵连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