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折子上京日

    第153章 折子上京日 (第3/3页)



    有了卤味加持,与善茶棚的盈利直接翻了一倍。

    单单二月一个月,四间茶棚的净利就有六百多两,临水驿、望安驿人流量大,就连阳山村这间茶棚,都能卖出一百多两银子。

    眼看着生意稳定,王七带了几个人从望安驿往北走,已经选好第五间茶棚,地也买好,开始动工了,若是快些,三月就能开张了。

    而阳山村里,刘家族学也开学了。

    刘衡出面,请了一位老秀才来坐馆。这位老秀才年近五十,几次乡试不第,止步于秀才功名。索性死心给人坐馆。

    他虽然没考上举人,但是学问上是扎实的,开蒙教学极好。

    刘衡亲自上门去请,老秀才深觉脸上有光,又看阳山村这边诚心相邀,束脩给的也高,也就答应了。

    刘氏族学就办在祠堂的隔壁。孩子们每日往学堂走,就会看到那高高竖立的功名旗。

    刘衡也客串了一下讲师,有空就去祠堂的学馆讲学。附近的村子有想启蒙的,将孩子送到阳山村来,刘氏族学也一律收下,让大家附学。

    一时间,阳山村书声琅琅,向学之风浓厚。

    颜汐的与善茶棚里,布置也更统一了。继望安驿之后,其他所有茶棚,大堂进门右侧是柜台,正对门的墙边立着一个书架。

    这里面的书,都是参加县试、乡试和会试的参考书。

    附近的读书人想看,可坐在茶棚大堂中看,若是想要借阅,只要写下姓名籍贯和借阅日期,就可将书带走,待看完再归还。

    读书人不多,但是这一架书摆在那儿,却让人称颂不已。

    接替洪县令继任的钟县令听说后,大为高兴,县中有人倡导向学之风,还造福乡里,特意写了一封折子向上褒扬刘衡。

    这封褒奖的折子传到永州学政杨舒达手中,他一想这是为自己的学政政绩添了一笔,自然也乐于锦上添花,向京城上折子褒奖。

    折子到京城时,刚好是放榜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