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未雨绸缪,大举冶铁

    第123章 未雨绸缪,大举冶铁 (第1/3页)

    7000万斤听着很多,实际上算起来还真不算多。

    一门红夷大炮差不多在3000-7000斤,以5000斤为中位数。

    一门炮配50发炮弹,一枚炮弹按10斤算,折算一门个红夷大炮得5500斤,也只能打造一万三千门左右。

    但其他地方就不消耗了吗?

    大明有两亿人,按一家八口算,也有2500万户。

    一家子的锅、铲、农具等等,一户一年消耗两斤铁不算多吧,这个重量连也只够打把锄头,这就去掉了5000万斤。

    耕地效率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铁的产量不够。

    以崇祯看来,估计是朝廷故意不产那么多,很可能就是故意不让百姓吃饱.

    至于原因阴暗点想就是怕百姓闹事,或者民变时能在民间找到大量的铁制造兵器。

    炼铁厂既然能开十个,那一定就能开二十个,为了维护皇权稳定,置数以千万计百姓不顾,朝廷还真是好手段。

    大明有280万军队的需求,什么锁子甲、明盔甲、盾牌等等都特消耗铁,每年军队消耗1000万斤不算多吧。

    各地修城修房子等等,一年消耗五百万斤也不多。

    这么算下来,能够供给火器研究院的也只有五百万斤左右,也只能造九百门红夷大炮。

    以现在的制造技术,能有五成的合格率就算是不错了。

    所以,这个产量真的差太多了。

    崇祯坐在龙椅上眉头轻皱,下面群臣看的有些心惊,每次看到皇帝这个表情,都会有大事发生。

    过了好一会儿后,崇祯开口了。

    “郭尚书,从明年开始,三年内逐渐收回铁矿和冶炼的私营权,以后的开采、冶炼全部由朝廷控制。”

    “第二,明年的铁产量必须达到一万五千万斤(1.5亿),后年必须达到两万万斤。”

    “第三,朕听闻有一种‘苏钢’的炼制方法,炼出的铁制作刀具极其锋利,这种冶炼方法是可取的,

    户部在以后冶炼的过程中,要注意研究,只要能发明新的方法,可以提高铁的硬度等等,都要重奖。”

    “臣遵旨!”

    郭允厚立刻回应。

    群臣都有些疑惑,搞不清楚皇帝要这么多的铁做什么。

    崇祯之所以要这么多的铁是因为他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