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第269章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第1/3页)

    “陛下是在考虑刚刚的演武?”

    袁可立说完,又低声道:“太原镇军士算是不错的了!在白杆兵的冲击下还能保持近半刻钟,

    这在整个大明所有的卫所和军镇之中,都能进前十了,

    只是太原、大同两镇从隆庆议和俺答封贡之后,战争就少了,反倒是商业越发的发达了,

    两镇军士缺少血和战争的洗礼,经历几场战争就好很多。”

    “太原镇军士的确还不错,但朕思考的不是这个!”

    崇祯先是点了点,而后又摇了摇头。

    “袁爱卿,朕刚刚听众将争议的时候,发现朕忽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争论?”

    袁可立眼中闪现一丝疑惑,心念急转复盘着,尝试道:“陛下指的是将士们对火器的态度?”

    “对。”

    崇祯点了点头,脸色更加的凝重。

    “虽然曹变蛟给他们讲了红夷大炮和火器的威力,但只是暂时震住他们了,

    等过几天太平日子他们又会忘记了,朕说的未来大部分战争是火器对抗绝不是危言耸听。”

    通过刚刚的辩论,他突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或者说忽视了一些东西。

    技术的进步,一定会对现有的战役战术、条令条例、编制体制和军事战略理论产生冲击。

    他成立了火器研究院,大力研究火器,更是让火器研究院研究火器的战术战法,这些都没错。

    但他忽略了使用武器的人,或者说将领。

    高层将领对火器产生了轻视,那火器再好,使用不起来,依旧是白搭。

    如果哪一天蒙古诸部突然有了火器,对着防线就是一顿猛轰。

    没有经过火器洗礼的军士,绝对是惊慌失措的,败局就已经注定了。

    刚刚说的那种一颗炮弹能将偏关给抹除虽然夸张,但造成方圆数十丈的杀伤力绝对是可行的。

    估计现在除了辽东的那些将领外,就只有宣府的满桂、尤世禄等从辽东调回来的将领对红夷大炮、火器有深刻的认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