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两害相较取其轻,秋后算账

    第472章 两害相较取其轻,秋后算账 (第1/3页)

    这段时间他断断续续的看了一些辽东的资料,有了些新的想法。

    尤其是建奴破关后,他更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他有了几种假设,并且不断的问自己,假如发生,大明能挺的过去吗?

    第一、如果没有关宁锦防线,明军退守山海关,那建奴从龙井关入关,攻下遵化和三屯营后,调转方向,直扑山海关,里应外合之下,山海关是不是还能守的住?

    他问了自己很多遍,如果还是历史上的走向,大明没有自己这种提前得知的情况下,山海关九成可能性被攻破。

    山海关一旦破了,整个大明北方将彻底的无险可守。

    第二,关宁防线纵深四百余里,宽度在十五到三十里左右,按照每年屯田收入十五万两算,那至少能产生百万石粮食。

    这对于半游牧民族、农业落后的建奴来说,绝对是一大助力。

    拥有了辽西走廊,建奴就能农耕发展壮大自身。

    第三,如果建奴在山海关外建一座大城,堵住辽西走廊,那么明军就只能困在山海关内。

    以明军的战力,想通过辽西走廊,去收复沈阳、辽阳等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说,每年花费几百万两银子,为什么不拿去练兵,崇祯只想说去他妈的。

    他来一年了,锦衣卫调查的结果,让他觉得,大明能坚持十七年真是太出乎意料了。

    整个大明的军队,九成都在从上到下的捞银子,朝廷拨下去,最终到了军士手中,可能十不存一,训练更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能,训练一支野战军需要多少时间,能不能挡住建奴骑兵都是未知。

    最关键的是,党争激烈,群臣不一条心,武将畏战,士兵惜命,能打赢才怪了。

    在他看来,孙承宗提出关宁防线,在当时局势是正确的,既是主动防御,也是为将来反攻做准备。

    但需要内修朝政,外联蒙古,关宁防线才能达到完美效果。

    至于说是不是借着修防线养肥了辽东将门和养寇自重,只能说两害相较取其轻,没办法的事情!

    可惜崇祯登基就把察哈尔的岁赐给取消了,激怒了察哈尔,以至于给了建奴蒙古借道的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