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医院模式,再画大饼

    第495章 医院模式,再画大饼 (第2/3页)

    “但如果说,这些问题,中医研究院都能解决呢?”

    不待众名医出声,袁可立继续道:“徒弟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娃娃培养期,大明各地选拔有天赋的孩子进入中医研究院,

    或者说委托私塾、县学教授文化课程,

    等大一些了,例如到十岁了,再进入中医研究院跟随你们的弟子学习医理,达到一定程度了,再随诸位学习,

    全国各地选拔的学生,即便最后是十选一,庞大的基数在,也比你们自己找几个徒弟要强吧!

    你们要知道,如果不是有最基础的文化限制,阻挡了很多有天赋少年的路,本阁相信,我大明两亿人绝对能出一些天赋妖孽之人。”

    “其次,赚钱的问题,只要被选中进入中医研究院就发俸禄,以后从中医研究院出师了,朝廷依旧有补贴,保证他们的收入。”

    袁可立说完后便不再言语,但能看出众人的确心动了。

    他们虽然是名医大家,看惯了生死别离,也看淡了名利,但唯一对一身医术没有传下去而遗憾。

    主要原因还是找不到好苗子,自己弟子虽然还行,但肯定是超越不了自己的。

    如今中医研究院能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是真的心动了。

    “陛下,臣也有些想法!”

    孙承宗也出声了,得到崇祯的允许后,孙承宗继续道:“如果说以后所有的中医都要经过中医研究院的考核,拿到中医研究院颁发的行医文书后才能行医呢?

    没有行医文书,直接抓起来!而且也是草药的管理机构!”

    我去……

    众人心中再次一惊,连崇祯都诧异了。

    从周朝开始,历朝历代都有一套医道的管理制度。

    到了大明的时候,户籍管理制度更加严格,将老百姓分为民、军、医、儒、灶、僧、道、匠等,记录在案。

    医户之家,代代继承,不允许随意变更。

    即便有制度,但庸医、江湖术士等等依旧很多。

    如果中医研究院是考核机构,那一定能减少庸医,进而降低百姓们因庸医的治疗而死亡。

    “陛下,臣也有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