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千里做官,为的吃穿

    第751章 千里做官,为的吃穿 (第1/3页)

    四人沉默了片刻后,吏部尚书房壮丽出声了。

    “陛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少读书人都以这个为目标,

    但实际上这四句离大家都很远,很不切实际,好高骛远,

    民间有句谚语:千里做官,为的吃穿,横渠四句那也是吃饱穿暖之后才能考虑的问题,

    如果提高俸禄,贪污腐败可能会少一些,即便是提升到月俸千石,贪污也不会灭绝。”

    “陛下,历代都在养廉、除贪、吏治上下了不少功夫,纵观历史,基本都是两条路,一是高压,严刑峻法,以本朝为最,

    其次则是以禄养廉的俸禄政策,汉代是采用的这种,汉惠帝在诏书中言:吏所以治民也,能尽其治而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

    从史书上记录的循吏辈出的盛况便不难发现,这种制度比严刑峻法会好很多。”

    “不止是汉代,唐朝也是如此,效果颇为明显,但以禄养廉也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一是人心难测,欲壑难平,给多了,他们只会想着更多,

    其次,财政开支庞大,如果遇见天灾人祸、国库空虚等发不出俸禄时,那只会百官怨愤。”

    “提高官员们的俸禄,这能缓解官员们的后顾之忧,将精力放在为政之上,也能让官员们体面一些、身体会好一些,可能会少一些贪污,尤其是底层官员。”

    崇祯很是无语,提高也不行,不提高也不行。

    思索了片刻后,崇祯脸色严肃了起来:“贪污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高官厚禄者未必不贪,官卑俸薄者未必不廉,贪污与否和俸禄厚薄没有必然联系,

    但在大明一朝的官员贪污案例来分析,俸薄是其中原因之一。

    大明一千四百余县,只要县级官员少贪污,那就是百姓之福,朕决意,增加百官俸禄。”

    四人对视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即便他们对俸禄不是太在意,但能多一些俸禄,让家人过的好一些,谁不愿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