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打板子,武将世袭的弊端

    第980章 打板子,武将世袭的弊端 (第2/3页)

员,出任浙江、江西、湖广、直隶……

    前期是严格执行此制度,但道隆庆五年,内阁首辅高拱考虑到交通不便等等因素,便向朝廷提出建议除正印官(知府、知县)等外,其他属官可以用本地人,

    自此之后,属官可以回籍贯任职。

    亲属回避则是……”

    说到这里,房壮丽愣住了,随即恍然大悟。

    既然是世袭,那就是说,老子在哪里任职,儿子以后就在哪里任职。

    诸如努尔哈赤,他爹是爱新觉罗·塔克世,为建州右卫都指挥王杲部将,万历二年立下大功,晋升建州左卫指挥使。

    塔克世被杀后,努尔哈赤就袭封了建州左卫指挥使的职务。

    哪怕是第一代指挥使家是太原的,立功后到任苏州卫指挥使,两代之后,那苏州就算是不是籍贯的故乡了,这不就违反了籍贯制度吗?

    老子是指挥使,儿子大概率在卫所任职,这不是违反了亲属回避的制度吗?

    如果说其子再拜个当地主官为师,这就又违反了师生回避制度?

    如此等等,武将世袭与官吏的回避制度相冲突了吗?

    群臣这会儿也明白了过来,眼中满是尴尬之色。

    若是改了世袭制度,那就应了皇帝的愿。

    若是不改,那就得改回避制度。

    可回避制度一旦改了,问题就大了,贪腐、庇护、士绅勾结等等就会相应的增加,这是朝廷不愿意看到的。

    看着群臣的脸色,崇祯心中冷笑。

    这么大的漏洞,到底是群臣故意看不见,还是真的没有发现,或者是皇权默许的,都不好说。

    但他更倾向于是群臣与皇权达成的‘默契’,或者说是皇权的妥协与交换。

    但甭管是哪一种,为了大明以后健康、长久的发展,这种病态的机制必须要有所改进。

    即便是这一次无法彻底废除,那也要打破或者加以严格的限制。

    思索到这里,崇祯看向了李邦华:“李爱卿,自朕登基之后,你就负责整顿兵政,你和诸位爱卿讲讲,这三年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