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豇豆红镗锣洗

    第195章 豇豆红镗锣洗 (第1/3页)

    “嘿,小齐,你来了啊。外头挤,到我这儿来。”

    齐鸣也不拒绝他的好意,跟前头的人说了句抱歉,挤开人群,走进摊位里头,站到了吴越的边上。

    这里头可就宽松多了,进去后,他又问了遍。

    “老吴,你这是要清仓?以后不干这行了?”

    没想到吴越还真笑着点点头,语气轻松

    “不干了!小齐,你是不知道摆摊的苦。我26岁进京,到今天摆了快15年,十几年里每天五点就要起,全年无休,过年过节,家都回不了。

    而且东西少了还要舔着脸去求,去收。别人摆地摊卖东西,顶多给客人装孙子,卖咱这个的,还得给拿货的那帮人装孙子,没一头是讨好的。

    这孙子,我是装够了。正巧,前几天收了件好东西,卖了。加上之前存的,也够我回老家县里做点小本生意了。”

    “什么东西?”齐鸣好奇。

    他这一问,周围听到的人都竖起了耳朵,都想知道是什么宝贝,能让这摊主提前退休。

    “嘿嘿。”吴越脸上满是得意之色,他本就是个爱炫的性格。

    之前是锦衣夜行,想炫耀没个由头,但现在,齐鸣这一问,就好像是一束聚光灯照到了身上一样,是时候显摆一下了啊!

    摆了十多年的摊,总羡慕别人捡漏,终于是要轮到自己当主角的那一天了!

    “就这个。”吴越手上香烟往嘴边一送,然后掏出手机划动照片,亮给了齐鸣看了后道“就这件,豇豆红的镗锣洗,底下还有康熙爷的款,正儿八经的御用品。”

    光看照片自然是看不出真假,但器形釉色还是能分辨的。

    齐鸣放大了几处细节,首先这器型没问题,这种形状的瓷器叫镗锣洗,也叫“铜锣洗”,因为形状酷似敲锣打鼓,里头那铜锣而得名。

    这种洗是一种摆在案头上的文房用品,宋代的钧窑、耀州窑、临汝窑,元代的龙泉窑,清代的景德镇窑都有烧造,历史悠久,并不特别。

    器型没什么好说的,但这釉色可就有的说道了,这种釉是红釉,着色剂是铜。铜作为着色剂是很不稳定的,烧的时间一长,红釉就变黑釉,烧的时间短,火候没到就成了白釉。

    所以红釉的成品率很低,烧十件都不一定能烧成一件。以至于古代有句话叫:要想穷,烧郎红。因此,历朝历代也就皇室才有庞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其中。

    明清两代,喜欢红釉,又有这实力烧的,就俩皇帝,明代的朱元璋,清代的康熙。

    其中康熙的红釉又是红釉瓷里的精品,所以这要是真的,那这吴老板是真的捡了个大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