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1章 熟人,狠人

    第 221章 熟人,狠人 (第1/3页)

    “这东西,我能上手看看吗?”

    齐鸣指着展柜里的梅瓶,向营业员问道。

    营业员微笑点头“当然 可以,您先这边请。”

    说完,她在前方带路,把齐鸣领到了临街的一处休息处。

    等齐鸣在沙发坐下,她又拉开了桌子下的一个抽屉,从里面端出了个托盘。

    托盘上面,整齐的摆着湿纸巾,手套,放大镜,强光手电,这一整套的鉴定工具。

    做完了这些准备工作,她才离开,不一会儿,那件甜白釉的梅瓶便摆到了齐鸣面前。

    齐鸣等她摆好后,用湿纸巾擦干净了手后,这才捧起了梅瓶,他第一时间就翻转瓶口,看向了瓶底。

    果然底部中心处是,双行四字篆书写的,永乐年制。

    (PS:永乐朝的瓷器底款,只有这一种四字篆书款。凡是四字楷书,或六字楷书,六字篆书,都是伪托款,为后世仿制。)

    而店家判断的清中期仿制的原因,齐鸣也找到了,那就是这瓶子的做工,太糙了。

    在华夏,白瓷是最古老也是最成熟的一种瓷器。

    唐代的时候瓷器就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

    所谓南青,指的的是如今浙江一带的越州窑。而北白则是河北的邢州窑,又称邢窑。

    到了宋朝,定窑继承并发扬了邢窑的白釉技术,以白瓷一举成为了宋朝的5大名窑之一。

    而到明的时候,又以永乐时期的白瓷,最受推崇。他手上这件白瓷,器型是归整,但釉色发暗,胎底粗糙,暗刻的龙纹也不够精致。

    这要是送到喜爱白瓷的朱棣手上,以他的暴脾气,那绝对是会掉脑袋的。

    所以店家推断这件东西的年代,算是从做工上入手,再结合清朝曾经兴起过一阵,仿明的风潮。由此给了个清朝民仿的定论。

    而清中期的民窑开了个30万的价,也算合理。

    齐鸣,要不是有望气术,大概率也是这么推测。但是岁气却告诉他,这东西的年代直达北宋。

    北宋,又和永乐扯的上关系的也就只有那位农民起义的领袖,自称圣公的方腊了。在水浒传里,被他手下杀掉的梁山好汉就有59位。

    水浒传是杜撰的,但方腊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他在宋徽宗时期,从如今杭州的淳安县起兵,迅速占领 了浙江安徽江苏的大片地方。

    不过他也逃不掉农民起义一贯的尿性。有了地盘就称帝,当时他自号圣公,还给自己的小朝廷定了个年号。

    而这年号正是:永乐!

    年号是古时候君主登基后制定的纪年方式。有的君主一辈子就一个年号,有的能换好几个。

    比如武则天,执政20年,就接连换了18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