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1章 努力不一定有用

    第 381章 努力不一定有用 (第2/3页)

败不谈,道光皇帝也没那么不堪。

    首先他敬业,到死都在处理朝政,一刻没停下,说一句宵衣旰食,一点不夸张。

    其次他节俭,有的皇帝提倡节俭就是喊口号,声音叫的响,但该吃吃,该喝喝,不耽误。但道光是真的节俭,登基不久就下令缩减皇宫开支,规定内廷每年的用度上限是20万两。

    就这点钱,放到他爷爷乾隆那会儿,别说一年,一个月都过不下去。但道光皇帝几十年如一日,真就这么坚持下来了,吃烧饼,穿旧衣,打补丁。

    他上位多年,在皇后40岁时才给发妻办了场寿宴,而且也就多杀了2头猪,请所有人吃了碗带肉片的寿面。

    皇帝带头,下面当官的自然也是要跟进,所以也跟着穿旧衣服,打补丁,最后京城市面上的旧衣服卖的比新衣服还贵2倍,买不到旧衣服的官员,只能把新衣服剪坏,沾上油渍,人为做旧。

    其次,道光皇帝很有远见,他上位第二年,就注意到了鸦片的危害,命令广州稽查鸦片,开展禁烟。

    此后十多年,道光皇帝经常下令全国禁止种植,贩卖鸦片,把禁烟工作当成了一项国策。只是就跟大臣穿旧衣服糊弄他一样,下头的人压根也没认真执行他的命令,鸦片是越禁越多,直到最后虎门销烟,鸦片战争。

    道光皇帝肯定不是什么英主,但也不算昏君,他的失败,一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还有一半则是用人不明。

    他就像是刚接手公司的富二代,总觉得自己一条命令下去,下头的人就会按照他想法去做,完全没想过还有摸鱼,还有阳奉阴违的情况。最后落得个明明一片好心,而且以身作则,却是遗臭万年的下场。

    而道光时期的瓷器,也是以鸦片战争为界,战争前因为他的抠搜,投入少,官窑精品寥寥,民窑却遍地开花。

    到鸦片战争后,这位皇帝,进一步压缩了御窑厂的正常开支,使得官窑品质进一步降低。并且,为了赔偿《南京条约》的战争赔款,朝廷向民间摊派。

    这种抽血行为,也打击了民窑的发展,使得道光一朝,都没出过几件精品。到了后世,也就有了道光无精品的论断。

    从道光的身上也能看出来,硬把人推到一个,与他能力不匹配的位置上,那真是害人害己。

    刚鉴赏完道光的瓷桶,齐鸣很快又看上了一件,道光爷爷乾隆时期的东西,一件暗八仙的插屏。

    乾隆爷可比他这孙子要大方的多,所以好不好看另外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