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一门忠勇

    第996章 一门忠勇 (第1/3页)

    高明临能办正事是真能办事,能没正事也是真的没正事。

    和韩佑谈的差不多了,离开了小院后直接去澡堂子了,去了之后就点姑娘,给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全安排好了,几点按摩,几点吃饭,几点看戏,几点胡天胡地,几点休息,几点休息好了继续胡天胡地,安排的妥妥当当。

    还挺懂人情世故的,拉了一车土特产,人参什么的,让人送给了三位夫人,以及雨绮。

    毕竟人家雨绮掌管着山庄所有的女校书,高明临已经受够了“预约”与“等待”。

    韩佑没有耽搁,带着杀家三兄弟和二十来个杂兵入京了。

    从种种迹象来看,东海那群人,瀛贼,已经开始兵行险着了,韩佑比较从心,要不是最近不少新卒入营,他都想给所有老卒和杂兵全带在身边。

    一路快马疾驰入城入京,到宫中的时候正好散朝,韩佑快步进入了景治殿。

    挺巧,老八正在和三省大佬、几位尚书、兵部左侍郎黄有为开小会。

    还是和高句丽使团扯皮的事,今天使团那边主导的人是三皇子高太,高明临没去。

    要知道前几天都是高明临主导,这也是老高的聪明之处。

    知道就算参加了高太也会搅局,想要解决问题就要解决导致问题出现的人,而解决人的专家,正是韩佑。

    与其在朝堂上生气,让君臣看笑话,不如去山庄一趟和韩佑商量商量。

    见到韩佑来了,略显疲惫的老八露出了笑容。

    “来的正好。”

    老八让文武搬来绣墩,等韩佑一一和他以及其他大臣施了礼后,笑吟吟的说道:“兵部尚书李道前些日子与朕说因年迈欲告老还乡,李爱卿与兵部诸将以为黄侍郎可担任兵部尚书,你以为如何?”

    韩佑坐下后略显困惑:“陛下与诸位大人是在谈这件事?”

    “不错。”

    钱寂正色道:“兵部尚书之职非同小可,倘若真要谋划东海,假以时日跨海伐瀛,兵部尚书一位更是重中之重,需慎重考虑。”

    老钱没别的意思,如果是平常时期,黄有为上了也就上了,毕竟大老黄在兵部待了那么久,公务什么的早就熟悉了,一点问题都没有,可战时的话就要另当别论了。

    平常时期,兵部尚书无非就是上上朝,研究研究军器、粮饷、国朝将军的选拔与任命、分析军报等问题。

    战时,兵部尚书的权利和职责将要达到一个极高的高度,除了日常职责外,募兵、调粮、调兵遣将、战役的谋划、部署等等,可以说那时候的兵部尚书有着六部之中的第一优先权,其他衙署都需要进行配合。

    如果要和高句丽结盟联军,内,韩佑整顿东海,整顿舟师,外,大周将士同样要在战船建造完毕后跨海而战,这些事都与兵部尚书有着直接的关联,非同小可,这才是钱寂等人有些犹豫的缘故。

    事实上,正是因为如此,黄有为才让李道至告老还乡的缘故,要不是为了韩佑,他才懒得当什么兵部尚书。

    其实李道至也挺闹心,最早的时候黄有为入京,正是因为知道想要改变军伍窘境需要在京中,在兵部,而非边关。

    带着这个初衷,黄有为不停地谋划着,谁知眼瞅着可以当兵部尚书并且改善边军窘境的时候,韩佑出道了。

    然后大老黄就很懵逼,他发现自己要干的事,几乎都被韩佑提出来了,并且也都被韩佑干了,还有他不想干的事,没想到的事,也让韩佑提出来了,并且让韩佑干了。

    在这个前提下,大老黄猛然意识到自己当不当兵部尚书都没什么意义了,该干的都让韩佑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