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刨根之计(求订阅)

    第三百八十八章 刨根之计(求订阅) (第1/3页)

    第390章 刨根之计(求订阅)

    事实上,扬州八大盐商在整个江南的势力组成中,也还是挺重要的。

    主要是,大盐商们舍得花银子,那才是根本。

    江南地域书院众多,扬州大盐商每年给江南各地书院捐赠的银子,都是以万两为了单位的,可以说得上大金主了。

    而江南各地书院,则是江南士林的核心所在。

    同样的,江南各地书院还是朝堂上,南方系官员的大本营。

    就跟当年的东林书院一样,扬州大盐商很有那么点子前明东南乡绅的架势。

    只是,因为东林党的名声太臭,不管是东林书院还是东南沿海乡绅集团,都受到了朝廷或明或暗的打压,这才蛰伏起来让江南各地书院起势。

    当年后金铁骑入关杀入京城,执掌了一段时间北方政权。

    像是东林党大佬‘头皮痒水太凉’的事儿,其实发生过。

    大乾皇帝自然对东林党厌恶之极,基本上没有复起的可能了。

    只是,眼下的江南书院和当初的东林书院,已经不是一个样子了。

    其代表的,是整个江南士林,而不是东南乡绅推出来的代表。

    也是如此,尽管扬州大盐商几乎年年赠银,可惜却得不到多少积极反馈,也无法插手干预书院的正常运转。

    最后搞得,扬州大盐商们跟冤大头似的。

    而且他们的赠银,对于江南各大书院的财政,确实是一笔不小帮助。

    若是突然不给了,自然不可能影响到江南各大书院的正常运转,只是书院师生们的日常福利待遇,肯定要下降一到两个水准。

    这回,有好几家年年得到大盐商赠银的书院,感受都不怎么样。

    金主爸爸竟然不给赠银了,简直岂有此理!

    难道金主爸爸就不怕,书院叫他们脸面无光?

    那两家悄然投靠了忠顺王府的扬州大盐商,还真心不怕舆论上的针对。

    他们此时,已经按照忠顺王府的指示,慢慢开始收缩手头产业了,并且开始了手下部分产业的迁移之事。

    江南各方面势力盘根错节,一旦某一方势力有了动作,根本就瞒不过人。

    然后,扬州那两大盐商暴露了!

    随即,就是失去了赠银的几家书院里的书生,各种指责谩骂。

    反正,谩骂的声音相当难听,这让两大盐商家族相当不爽。

    合着,他们之前那么多年的投银,全都喂了狗不成?

    本来,心中还有那么点子不太适应,可现在哪里还会在意那些?

    他们干脆光明正大的表露态度:就是投靠了以忠顺郡王为首的宗亲势力,甚至整个家族的大半力量都要去外海领地拼搏!

    一石激起千层浪!

    江南各方势力,都被这两家大盐商的举动,给整懵逼了。

    这是怎么回事?

    好好的富贵盐商不当,要跑去外海拼命,脑子进水了吧?

    反正,后续的影响相当惊人。

    那些原本在他们身上吸血的宗亲势力一看,原来是自己人,自然放松了吸血的动作,静观这两家以后的行动。

    至于其他势力,根本就不可能放下偌大的肥肉,只是暗地里已经开始挑选替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