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拳头不硬的叫泼皮,拳头硬的叫哥哥。没钱的叫泼皮,有钱的叫大官人

    170 拳头不硬的叫泼皮,拳头硬的叫哥哥。没钱的叫泼皮,有钱的叫大官人 (第2/3页)

慨道:

    “这就是咱们盐商的命!认了吧,别想了,今晚都去你府上,尝尝你的手艺。”

    “好啊,我最近新研发了一款新菜,嘿嘿,保你们终生难忘。”

    “老米的厨艺,自然没得说。”

    “食材才是最重要的,厨艺其次。我准备找几个读书人,帮我编一本书,就叫米氏淮扬菜谱。”

    “不错,这银子花的值。以后能流传百世。”

    江春说的是心里话,在他心中,盐商的正事就是花钱!

    除了自己吃喝玩乐,还得花给其他人。

    大头花给朝廷,换取庇护和安宁。

    小头花在地方,博取名声和百姓的爱戴。

    其余的一些碎渣,就花给各路豪横创业的好汉,省去烦恼。

    花钱也是一门艺术!

    乾隆能欣赏的人,自然不是普通人。

    江春的见识远超一般人。他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把自己摆在了“仓管”的位置上。

    只是一份打工人工作罢了,千万别当自己是老板!

    ……

    米总商的府邸,奢华无比。

    一到雨天就红毯铺地,从府门外一直延伸到屋檐下,脏了就换新。

    别人喜欢养舞姬,歌姬,老米却喜欢养厨娘。

    不是花瓶,是真的厨艺高超。

    随便挑一个厨娘出来,

    论刀功,一块豆腐能切3000丝。一颗白萝卜,能雕出绽放的白莲花。

    尤其要擅长淮扬菜,会品鉴食材。

    除了厨艺,还要未婚、人长得美,这样的厨娘做出来的菜,才能悦人。

    虽是厨娘,穿的却都是绫罗绸缎。

    江春发现,这些女子都未施粉黛,亦无金银首饰,轻纱蒙面,遮住口鼻,职业素养非常到位。

    光看她们忙碌,都觉得是一种享受!

    所用木炭,皆是上等银屑炭。

    所用烧锅木材,竟然都是上等果木,榉木。

    金银碗碟,黄铜勺子,奢侈程度令人惊讶!

    整个厨房占地1亩,分区清晰,洗、切、炒、炖、摆盘~

    屋外竹林环绕,屋内虽然烟雾缭绕,却不呛人,通风效果很好。

    就连墙壁上悬挂的字画,都很应景,都是美食相关。

    尤其是苏轼的词,出现的频率极高。

    为格调花钱,非常瞧不上暴发户,避之不及。

    这很盐商!

    江春忍不住笑了:

    “老米,你家的伙房,怎么看都像书屋。”

    “庖厨乃是雅事,俗人不懂。”

    干瘦的黄总商,不屑道:

    “老米,咱们盐商这辈子,整日和银子打交道,雅不起来哇。”

    “老黄,瞧你瘦的像个猴儿,嘴太刁。待会尝尝我新创的菜式,包你胖三斤,哈哈哈哈。”

    江春微微一笑,四大总商虽然略有龃龉。

    可关系总体还是融洽的,他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一直说,盐商一定要团结,千万不能内讧让旁人看笑话。

    ……

    江北,

    钱峰就着茶水,在啃馒头。

    脚下官靴还沾着泥水,让扬州府的官绅都啧啧称奇。

    他一口气写了十几份公文,让差役连夜骑马送出去。

    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当进入战时戒备,日夜巡城,绝不能出现府城失陷的情况。

    县城嘛,就自求多福了。

    毕竟这么能打的流贼,如果不顾伤亡全力进攻某个县城,估计是一定能打下来的。

    这一点,所有人都认可。

    只不过,嘴上不敢说而已。

    失陷个把县城,影响还不算太大,府城就不一样了,朝廷惊诧,皇上惊诧。

    上面惊诧,下边的人就要咔嚓。

    此时的松江府,所有百姓都躲在家中,不敢出门。

    阳光灿烂,街道好似寂静岭。

    大街上只有偶尔急匆匆奔跑的城守营兵丁,民壮,神情紧张。

    知府几次悬赏,招募人手出城寻找巡抚、提督等人的尸体。

    无人敢应,

    直到赏格提到了150两,才有几个胆大想赌命的家伙报名。

    黄浦江畔,永远不缺冒险家!

    官府郑重承诺,只要带回巡抚的尸体,再追赏200两,提督的,再赏70两。

    尸体不会说话,所以判断身份的唯一办法,就是看衣甲,看随身物品。

    大清朝这点蛮好的,等级森严。

    福康安的玉佩、衣甲、随身的小玩意肯定是非常值钱的,和普通绿营兵的区别很大。

    哪怕是死了,也一眼瞧的出来,这是一具有钱的尸体。

    这几个胆大包天的松江泼皮,花了一天一夜,竟然用大车拉回了10具尸体。

    还别说,真就蒙对了。

    福康安,南云升,以及多位副将都在其中。

    泼皮们发财了!领了赏银,又藏匿了一些贵人衣甲内发现的金银。

    摇身一变,也成了本府的成功人士。

    开起了铺子,穿起了绸衣,人人见了也要尊称一声“大官人”。

    有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