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 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帝之鲜血

    335 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帝之鲜血 (第1/3页)

    四九城被这场血腥、出乎意料的战事给吓到了。

    上百万人的城市,安静好似鬼城。

    除了街道上巡逻的兵丁脚步声,还有巡捕5营战马的马蹄声,再无其他动静。

    4品以上京官,脸色严肃。

    排着队进入紫禁城,至太和殿参加紧急朝会。

    ……

    夕阳的最后一丝余晖,逐渐消失在了太和殿的屋脊。

    太监们点燃了数百根碗口粗的蜡烛,为阴森的殿内提供照明。

    乾隆坐在龙椅上,整个人显得十分阴郁。

    他在暗,大臣们在明。

    所以大臣们甚至看不清皇帝此时脸上的表情,只能惴惴不安的磕头。

    “诸位臣工想必都知道了吧,来京的36国夷使是骗子,全是骗子。他们把朕当成了傻子。今天,又把理藩院的驿馆变成了战场。”

    “你们都是瞎子吗?事先就没有一个人认真审查过这些人的来历吗?你们就这样糊弄朕?”

    “大清的脸面,不止是朕的,也是你们的!”

    殿内,回荡着乾隆愤怒的吼声。

    和珅半闭眼睛,跪着纹丝不动。

    相比乾隆的好面子,尚书侍郎们的尸位素餐,他为帝国操心更多。至少,他一直在竭力改变帝国财政的困局。

    那些骗子杀了也就杀了,时间会淡忘一切。

    摆在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对待伤亡惨重的撒克逊使团?

    ……

    “皇上,臣等请明正典刑,将这些胆大包天的夷使凌迟。”

    “对。”

    “君辱臣死。”

    都察院、翰林院叫嚣的最大声。

    乾隆坐在阴影当中,默默的注视着底下所有臣子的反应。

    他只觉愤怒、耻辱在血管中来回翻涌,一股极大的挫败感笼罩了自己。

    一瞬间,他还想到了另外的关键问题:

    这个骗局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或者说,有多少人知道?海外有多少人知道?大清帝国有多少人知道?

    青史会如何记载?野史又会如何幸灾乐祸?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堂会审。现在就去,朕在这里,等着你们的口供。”

    “遵旨。”

    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史3人匆匆离开太和殿,神情惶恐。

    不远处的偏殿内,

    关押着俘虏42人,几乎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

    “王总宪,您看怎么办?”

    “怎么办?大司寇应当上大刑,速速拿到所有口供。这些该杀千刀的夷人。”左都御史态度十分鲜明,兹事体大,务必和皇上在同一个战壕内。

    只不过,用刑的过程过于血腥。

    他躲到了门外,虽然看不见,但是依旧被那突然迸发的惨叫声吓的一哆嗦。

    ……

    刑部高手云集。

    他们好似绣花一般,给这些俘虏体验了传说中的18道酷刑,血珠飞溅,碎肉横飞,宛如屠宰场。

    狱卒:“好蛮夷,骨头够硬。这都不招!”

    哀嚎的海盗:“你xx的倒是问啊?”

    不是狱卒不问,而是理藩院的通译晕倒了,换了2波人才勉强配合完成了问讯过程。

    刑部尚书本人对于鲜血倒是免疫。

    但是,那些口供词听的他心惊肉跳、头晕目眩。

    转头一看,负责监视的御前侍卫也听的站不稳脚跟,手脚发颤。

    再听下去,只怕是大伙儿小命不久啊。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布局宏大、时间跨度数年、精准针对大清皇帝的骗局!

    那個兜售骗术的团伙头目居然就是“大清的老朋友”——赛里斯使团正使,红头发史密斯。

    京官们对此人印象深刻,因为陪同送行的礼部官员经常提起此人虽为蛮夷,却拥有一颗“大清的心”。

    尚书心中哀嚎,待会皇上看了口供,气血岂不是要逆流。

    60多岁的人了,万一撑不住~

    公认的太子候选人,永琰还远在江苏督师呢,要是有个万一。

    完了,完了。

    ……

    此时,他有些羡慕自己的副手,正在江北办案的侍郎郑谨生。

    心里嘀咕着:

    “老郑啊,本以为你接了个烫手山芋。结果现在才发现,山芋算个啥,忍忍烫掉一层皮就过去了。咱这是揽下了块滚烫的焦炭,手掌烫穿了也不够啊。”

    而此时的太和殿内,

    众臣围绕是否“如何对待撒克逊使团”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辩论。

    和珅一党,主张安抚撒克逊使团维持友好关系,照常购买战舰。

    用工部尚书的话讲:

    “我大清并非有意,这是一次典型的误伤事故,故而撒克逊国王必定会理解。区区十几条人命,不会影响两国友好关系。”

    而吏部左右侍郎皆激烈反对。

    “我大清富有四海,何须折节交往蛮夷。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