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乾隆:重压之下,朕要南巡!

    400 乾隆:重压之下,朕要南巡! (第3/3页)

说杯水车薪。

    马上年关,

    京官俸禄、地方养廉银、蒙古王爷的赏赐、江北战死绿营兵的抚恤银、八旗的抚恤银,还有重建军队,制造枪炮。

    这一系列都需要用钱,省略掉哪一个都会带来严重后果。

    以上全部妥善打发掉,640万两可能就剩40万两。

    这还没算爱面子的乾隆爷自己挥霍所需。

    例年宫里过年,除了宫殿楼宇其余物件都要换新。珍馐美味就不提了,只是小头。

    ……

    “和珅,你起来。”

    “谢主子。”

    “伱说怎么办?”

    和珅定定心神,他早有准备。

    小心翼翼的道出了他的建议:

    “奴才建议,抓一批杀一批,吓唬一批。”

    “嗯?”

    “派3法司联合调查户部3库、以及内务府广储司6库。如今非常时期,奴才建议普遍推行议罪银,对地方督抚道台小罪勿问,大罪严惩。”

    乾隆点点头,问道:

    “这些都是临时措施,可解燃眉之急。但赋税?”

    “赋税自然要加。奴才建议长江以南州县每亩田税再加2分,长江以北每亩田税加1分。并昭告天下,吴饷只是暂时的,待平乱结束后立即取消。”

    “朕准了。”乾隆想了想,又叮嘱,“务必要让天下百姓知道,这多缴的赋税事出有因。”

    “嗻。”

    “朕还有一点顾虑,百姓可堪如此负担?”

    “皇上圣心仁厚,体恤百姓。奴才派人在直隶调查过,百姓不会因为多交了三五斗而饿肚子起乱子。加征吴饷的影响也就是每个人每个月少吃1碗饭。”

    “那就好,那就好。”

    ……

    和珅不愧是最懂乾隆的臣子。

    他回答问题总是能切中要害。

    乾隆表面问“百姓能否承压?”~实际上问的是“百姓会不会造反?”

    只要北方安稳,其余的代价都不算代价。

    死掉一些人不打紧。

    偌大的帝国,哪天不出点事,不死人。

    不出意外的话,大清地方士绅的权势会进一步提升。

    士绅们居于乡间,最能防微杜渐。

    朝廷只要适度给他们增加一些权柄,例如“保甲、司狱”方面的自由,那他们就会积极充当第一道防火墙。

    乾隆很理智,他知道正治的本质就是——妥协、合作。

    ……

    次日,太和殿。

    大臣们诧异的发现老皇帝精神饱满,气色颇佳。

    这说明什么?

    说明江北之败不足挂齿,疥癣小疾而已。

    众人振奋,山呼万岁。

    端坐在龙椅上的乾隆表面云淡风轻,实际上挫败感极强。

    没法子。

    若是自己都慌了,底下的臣工们就会更恐慌。

    恐慌一旦蔓延开来比瘟.疫都可怕。

    信心,比黄金宝贵。

    培养起来需要百年,摧毁却只需要寥寥数月。

    ……

    乾隆陆续口授了好几条旨意。

    “兵部会同陕甘、安徽两省组建新军。”

    “湖北、湖南、江西、福建4省之赋税钱粮暂不必上交。地方上可截留用于剿贼。多修壁垒,多驻坚城,多募兵丁。4省亦可自行制造枪炮。”

    “朝廷当前的第一要务就是剿贼。凡是剿贼有功之臣,朕都不吝封赏。剿贼途中或有小瑕,朕一概不问。”

    “吴贼气候已成,非一两日可解决之患。但我大清地大物博,有三万万臣民,就是败上十次八次也不会撼动根本。些许小败,朕明白的告诉你们,无妨。”

    太和殿内,

    万岁声响彻云霄。

    就连紫禁城的太监们走路都带风~

    皇帝的状态会不知不觉影响到宫殿的每一处。

    皇帝喜,则紫禁城喜。皇帝悲,则紫禁城悲。

    ……

    散朝后,

    和珅、于敏中还有几位王爷奉旨留下陪皇帝一起用膳。

    乾隆突然冒出一句:

    “朕思虑再三,欲再次南巡。”

    众人目瞪口呆,一时间不知该赞同还是劝阻。

    乾隆望着众人反应,

    笑道:

    “你们以为朕是去御驾亲征?还是游山玩水?”

    “都不是。”

    “朕是要勉励士绅,安抚百姓,凝聚人心。吴贼搅的江南数省烽烟四起,如今又侥幸小捷,有些愚人这会怕已是心思松动,左右观望,待价而沽了。朕要简拔忠诚士子,震慑宵小。”

    和珅拱手道:

    “奴才愿随驾。”

    于敏中眼睛浑浊:

    “臣年老体衰,只怕不堪车马,拖累圣驾。老臣愿留京为皇上和前线大军筹措粮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