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 火并!火并他们啊!

    493 火并!火并他们啊! (第3/3页)



    不论老弱妇孺,一概杀之。

    杀出一条血路!

    目标——将军衙门。

    此刻,

    他们的主子正在衙门内,抵抗满城旗丁的疯狂进攻。

    土谢图汗右旗台吉的小儿子蔑赤乃该,瞪着大眼珠子,斜靠着砖墙。

    身上多处枪伤,鲜血汩汩向外流。

    就在刚才,

    他在巷子里顶着3杆火枪的齐射,硬生生持盾杀进队列砍翻了一群火枪手,为其余人争取了一点点撤退的时间。

    ……

    荆州将军衙门后堂,居住着恒龄的家眷11口。

    此刻,

    摸不清头脑的他们,恰好和溃败的蒙古人撞上了。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阿拉善厄鲁特旗台吉哈喇巴儿思,大吼一声,带头将恒龄的妻妾儿女乱刀分之。

    又撞见恒龄老母,

    顺手就是一刀。

    正所谓:一树梨花,天降三尺红练。

    总之,

    杀疯了。

    ……

    荆州驻防八旗终于调来了一队身披3层重甲的精锐老兵。

    碾压式杀入后堂。

    所到之处,掀起腥风血雨。

    重甲对皮甲无甲,蒙古贵族们毫无还手之力。

    而荆州将军恒龄此时面如金纸,被忠心的戈什哈簇拥着抬到桌子上,止血包扎。

    他因失血过多,陷入了昏迷。

    大脑皮层深处,

    最后的念头就是:

    到底是谁吼了那一嗓子“有伏兵”?

    ……

    始作俑者是荆州府的老父母,张知府张大人。

    对,

    就是故意的!

    恒龄当着他的面下令炮击屠荆州民城,叫嚣“攘外必先安内“,他无法接受这种丧心病狂的举动。

    后来,

    被软禁在衙门,限制自由,日常三餐一切照旧。

    今日,

    他见大堂形势紧张,就顺带手吼了一嗓子。

    火药桶,砰,炸了。

    ……

    此刻,

    张知府正趴在荆州将军衙门一认识的厨子背上。

    满城禁止汉人进入,不过庖厨还是汉人专业。

    所以,

    这名厨子是他应恒龄所请,找来当差的。

    张知府语速飞快:

    “快,趁乱保护老夫跑出荆州。我张家是安徽铜陵望族,在吴廷那边大有人脉,去了就大用。到时候老夫提拔你做个县太爷。”

    “保护好老夫,你,前途无量啊。”

    激励很有效,

    厨子的步伐明显加快,充满干劲。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冲着七品知县的巨大诱惑,厨子将潜能发挥到了极致。

    好似神行太保附体,一路狂奔穿巷过街。

    城门口,

    满人和蒙人正在厮杀。

    ……

    “躲起来,躲起来。”

    主仆俩躲在一处石狮子后面,蹲在阴影里。

    耳朵只听得枪声、惨叫声,兵器撞击声。

    一刻钟后,

    驻防旗丁明显占据了上风,靠着火器优势和严密的组织度压制了蒙古人。

    城门,缓缓关闭。

    厨子连忙背着“沉甸甸的希望”躲进了旁边的大宅子。

    张知府抬头,

    发现这竟是前明张居正的故居!

    荆州民间俗称:张相旧宅。

    他闭上眼睛,

    暗中祈祷:

    “500年前是一家,张相,保佑在下躲过此劫,日后年年清明,为您老人家扫墓上香。”

    “拜托了,拜托了。”

    ……

    城中,

    厮杀声渐渐变小。

    荆州驻防八旗全员皆兵,成功扑杀了在城内的外藩蒙古贵族以及500护卫马队。

    同时,

    紧急上城墙,向城外开炮驱散蒙古人。

    这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

    恒龄在陷入昏迷之前,

    留下一句话:

    “快,告诉全城旗丁,做好随时西撤的准备。”

    没过多久,

    第2军团来了。

    枪炮齐鸣,满蒙相残。

    虽然郑河安一头雾水,完全想不明白这里头出了什么事。

    但是,

    并不影响他做出最正确的反应:

    趁你病,要你命。

    ……

    仅留1500人留守大营,其余人全副武装逼近荆州城。

    途中,

    只听得枪炮齐鸣,杀的稀里哗啦。

    斥候不断送来情报,佐证了并非“周瑜打黄盖”,而是真刀真枪的在内讧。

    郑河安骑在马上,

    想了半天,噗嗤一声笑了。

    “传令兵何在?”

    “在。”

    “将最新情报送至林总以及第4军团。大军会猎江汉,正当时。”

    “遵命。”

    突然出现在荆州城东的第2军团,引起了火并双方的骚动。

    城墙上的荆州驻防八旗:

    “蒙鞑果真投靠了吴廷,坏了!”

    外藩蒙古马队:

    “说好的满蒙一家亲,大清为何翻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