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152节

    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152节 (第1/3页)

    还有就是,虽然有祭田领粮的法子管束着族人不要在外惹事,可凡事无绝对,林氏族人好几百,难免会有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自己总不能到了京城后,就对这边啥事都不知了。

    所以老宅这边不但要留人,还必须是识字的,这样有个什么事,还能往京城写个信。

    其实对于这些事,林远秋可没想的这么深。

    说来,这还是在回乡之前,老师听他要把全家人都接到京城后,才再三提醒他要安排好族里的事的。

    听老师说,朝中因为宗族子弟犯事而受连累的官员每年都有,品阶高一些的,被圣上降了官职,而品阶低的,就直接被撸成了白身。

    秦遇的原话就是:十年寒窗不易,远秋你可千万别大意了。

    听了小孙子的分析,觉得实在有理的老林头,忙开口道,“远秋,官场上的事咱家也没人懂,往后这些事大家都听你的。”

    一旁,正在忙着装箱的林大柱林二柱也跟着点头,显然也认同老爹的话。

    林大柱道,“远秋,大伯见识少,很多事情都不懂,等到了京城后,若有没做好的地方,你尽管骂就是,大伯保证没有二话,哈哈哈哈。”

    “对对对,远秋,二伯也一样,要是哪里做不对,你可劲的骂,二伯也保证没有二话,哈哈哈哈哈……”

    这几日,林大柱和林二柱心情都很好,话说,兄弟俩活了四十多岁,去的最远的地方就只有府城,所以越是接近去京城的日子,这两人就越是激动。

    看到两人搞怪的样子,老林头和林三柱,还有林远秋,三人也跟着哈哈大笑了起来。

    今日父子四人上山,是特地来收拾做好的书签木片的。

    做这些木片虽简单,可又是刨又是锯的要费不少时候,既然准备把绣活买卖做到京城去,那么这些制作书签的木片自然就得带过去了。

    木片薄薄的,并不占地儿,老林头学着几个儿子的动作,把它们叠放整齐后,就装到了木箱里。

    看到自家老爹精神头十足,做起活儿来手脚利索一点不比他们慢,林三柱心下高兴,果然人参是大补之物。

    ……

    既然把地捐给了族里,接下来自然是办理过户了。

    第二日一早,林远秋和林三柱,还有林族长,再算上赶车的林远柏,四人一起乘着马车去了县里。

    看到亲家一行人过来,王县丞忙迎上前来,等知道今日亲家是过来办理捐赠族田手续时,王县丞心里是忍不住的惊讶。

    至于为何会惊讶,当然是对林家的经济又有了新的认知。

    说来,那日儿媳妇的嫁妆送过来时,王县丞以为大头应该就是亲家来县衙过户时,自己看到的那些,也就是一间宅子,一间店铺,还有二十亩水田。

    谁知嫁妆抬进门后,王县丞惊讶的发现,嫁妆中不但多了一间府城的店铺和六亩水田,就连压箱银都有两百多两,另外整套的金头面有两副,以及各式布料,这些可都不便宜。

    最让王县丞感到意外的是,林修撰居然把圣上恩赐的状元簪花送给妹妹们做了嫁妆,要知道,这可是能当成传家宝的宝贝啊,没想到林修撰就这样给了妹妹。

    对了,还有那套印有国子监字样的四书五经,不说这些纸张的难得,就是手抄这样一套书,都得费上好些时候,足可见林修撰对两个妹妹的疼爱。

    很快,王县丞又把思绪转回到林家捐给族里的一百多亩水田上,这些水田少说也要八百多两银子,看来先前自己对林家的清贫认知,是想当然了。

    还有林家和睦和顺的家风,也让王县丞极为欣赏。

    金榜状元郎,翰林院修撰,所以,王家能结上这门亲事,真可是祖宗保佑啊。

    ……

    依照本朝律法,祭田是无须缴纳税赋的,是以往后这一百二十亩水田的粮食收成,可是实打实的都归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