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179节

    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179节 (第1/3页)

    于是今日的林远秋,依旧与平日一样,该如何依旧如何,安之若素,惬意自在。

    等看到官厨又蒸了荷叶鸡时,林远秋还跟往常一样,让抬饭小吏快去帮自己买几只过来。

    只是在小吏转身离开时,林远秋把一只绣了如意花纹的荷包悄悄塞到了他的手里。

    因着有衣袖遮挡,所以并无旁人看到。

    这只荷包是林远秋昨晚就准备好的,原本他的打算就是想趁着今日午饭时,拿给抬饭小吏的。

    荷包里是一张二十两的银票,这并不是打赏,而是林远秋的答谢。答谢这三年来,人家对自己的有求必应。

    这世间并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人家一没拿你的俸禄,二没吃你家的饭,凭啥帮你做这做那的。是以,自己今日的答谢,是应当应分的。

    虽在翰林院当差,可小吏的薪俸并不高,特别像这种帮着打杂的,每个月只有八百文的月钱,以及一年五斛的粮食。

    所以,在看到荷包里竟然是一张二十两的银票后,抬饭小吏的好心情足足保持了小半年。

    ……

    林远秋修的纪传史书已全部完工,一套共有九本。

    这样的修史量,在修史馆一众官员中,算是拔尖的存在了,可见在翰林院的这三年,林修撰并没有一丁点混日子的情况。

    新官任满三年后的考核称为初考,在考评送到吏部之前,得有衙署最高官员填写上评语。

    方掌院没有半点犹豫,提笔蘸墨后,直接在林修撰的考评栏里写下了一个“优”字。而后再把自己的官印摁上。如此,一份考评算是完成了。

    而同在一张桌案上,另几份考评正摊开,晾着上头还未干透的印泥。

    此时,若林远秋在这里的话,肯定会惊奇的看到,这会儿除了他的考评上写着“优”,其他人的,方掌院写的都是“良”字。

    可见,对于林修撰的表现,方掌院有多认可和满意了。

    只可惜林修撰的外放文书已经下来,不日人家就将启程离开京城了。

    唉,方掌院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林修撰这一走,他们翰林院可是少了一位聪慧的进讲经史者了。

    不过,想到不日后的会试放榜,方掌院释然了许多。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再过不了多久,新一榜的进士们又将诞生。而最优秀的那几个,自然又会往翰林院来。状元、榜眼、探花,以及十多位的庶吉士,想来这些人当中,定有如林修撰一般聪慧过人的吧。

    ……

    只要一想到过了今日,自己便不用再往翰林院来了,林远秋心里就有些不舍。

    再想起自己刚来翰林院时,心中曾有过的在修史馆一直待到致仕的打算。

    果然,人生充满了不确定,而他能把控的,怕只有依旧平和的内心了。

    离下值还有半个时辰的时候,林远秋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

    其实也谈不上收拾,因为除了一盆兰花和一把紫砂壶,以及一个杯盏外,就没有其他要带回去的东西了。

    原本这盆春兰,林远秋并不准备再往家里拿的。

    可不知是不是花儿通了灵性,知晓主人有把它丢下的打算。这不,才过了一个晚上,那些长着的花苞居然全都把花开了出来。

    闻着芬芳馥郁,让人神清气爽,也让林远秋下了待会儿要抱它回家的决定。

    自兰花生出花苞后,顾平就一直留意着开花。他与林远秋一样的想法,也觉得开花还得再过几天,是以看到六、七朵花苞全都绽放后,顾平自是忍不住的新奇。

    而后借花寄语道,“这春兰怕是知晓林大人即将步入新程,这是想预祝林大人前路锦绣,步步高升的意思吧。”

    听了顾平之言,众同年,以及修史馆的其他同僚们也纷纷过来送辞。

    此时此刻,于他们来说,就是和林大人辞别了。

    韩士成拱手,“如月之恒,如日之升,预祝林大人一路和顺!”

    王顺知也拱手道,“愿林大人前途似锦,一路繁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