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越快越好

    第130章 越快越好 (第3/3页)

  如果梅菲尔德也拿到了额外的5%股权,那么摩根塔勒的持股比例将不再占有优势。这时候问题来了,谁才是领投的那一个?

    领投和跟投的权利是不一样的,比特软件这样拥有相对成熟产品的创业公司,谁都想成为领投的那一个。

    默默把梅菲尔德额外的心思按下去后,大卫快速进入会议的下一流程。

    “总估值两千万美元已经确定,关于总股数和单股价值,摩根塔勒请第三方财务公司做了详细的定价推算。”

    在大卫的示意下,摩根塔勒一方的助理开始分发资料。“伙计们,请说说你们的看法~”

    瞧,这就是领投人的权利之一。当然最后的结果,需要征得大多数人的同意。

    迪恩翻开一份白皮书,忽略了一大堆的估算原则,他把目光快速锁定到了最后的结果。

    每股7美元,总股数约285万股。按照比列,迪恩获得其中近160万股,其他各方也依此类推。

    “大卫,我认为比特软件的单股定价至少在10美元以上。”格伦对比一下现在市面上同类型的软件公司,就感觉比特软件的定价被低估了。

    “我认可你的看法,格伦”大卫并没有否认什么,“不过这样做是为了方便下一轮融资,以及交易。”

    现在定下的股数和单价,并非是一成不变。每经历一次融资,它们都会重新被定价。

    之所以为了现在确定股数和定价,那是为了方便下一轮融资时,和新入场的投资方进行交易。

    单价定的低一点股数就会变多,这样私下的交易量就会提升。

    当然最终在上市时,这个数字可能早已变得面目全非,所以现在股数和单价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

    格伦也明白这一点,因为他也没在纠结这些。“ok,我没有意见。”

    “我也是”自己股权没有变化,迪恩对这一点无所谓。

    “很好,伙计们,接下来就是签订合同的时候了。”事情进展顺利,大卫立即招呼律师们开始上菜。

    几份合同依次被摆到各方的代表面前,这时候就是各自律师出场的时候了。

    迪恩聘请的是库利律师事务所的人,这家律所在硅谷也算赫赫有名,他们专为创业公司起草各种合同。

    在三方律师都确认无误后,迪恩、大卫、格伦都在合同上签了字。

    这种合同硅谷起草的太多了,甚至都有了模板。当然一些事项,大家也心照不宣的遵守。

    比如员工股权不具有决策效用,每2~4年兑现一次股份。这一点主要是为了防止已经离职的员工,继续吃比特软件的红利。

    还有董事席位暂定五席,创始人一方占据两个席位,两家风投机构各占据一个,剩下一个后续会聘请外部独立董事。

    一切都是流程化的操作,合同签完,比特软件正式完成了第一笔融资。

    “资金会在一周内到账”大卫合上协议,“我们没时间浪费了,伙计们。在出现下一个模仿者前,比特软件需要抢占市场,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