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诏修实录!翰林诸官

    第33章 诏修实录!翰林诸官 (第1/3页)

    想要做好皇帝这一本职,绝非是多勤政,多克己,就可以将天下治理好,没有高效廉洁的统治班底,即便每天很早就起来,睡的很晚,如何如何忙碌,但凡所谋政策没有落实,一切都是无用功。

    将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位置。

    让合适的人才,去做合适的事情。

    倘若能够将这一核心所在做好,纵使是内忧外患再多,也是可以逐步摆脱困境的。

    毕竟有针对性的政策方针,是真的有人去做,哪怕进程相对缓慢些,不过至少是在改变的,而非停留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敷衍状态。

    跟孙承宗一番交谈后,朱由校知晓该将其安置于何处,协理京营戎政,就非常的适合孙承宗!

    就当前大明的处境,不能有效的掌握部分兵权,就想干预和制衡朝堂,说实话,这皇帝的底气会不足。

    要么干脆就别做,要做就做到极致。

    这是朱由校的做事风格。

    忙碌的状态下,时间过得很快。

    翌日。

    乾清宫。

    “皇爷,真要将这些人召进京吗?”魏忠贤忍着惊疑,看着手里的名单,眉宇间透着踌躇道。

    “适才朕说的话,魏伴伴没有听清吗?”

    朱由校端起手边茶盏,呷了一口,“需要朕再重复一遍?”

    “奴婢听清了。”

    魏忠贤忙作揖行礼,开口解释道:“奴婢是担心这些武将被召进京,唯恐外朝有司的一些人,会说……”

    “这些就不用魏伴伴操心了。”

    朱由校放下茶盏,神情自若道:“到时朕自会解决,朕再提醒魏伴伴一句,内廷选派的那些人,不管去往何处,把份内差事做好就行,倘若日后敢让朕知道,谁在离京期间惊扰地方、招摇撞市的话,就不是杖毙那么简单了。”

    “奴婢明白!”

    魏忠贤当即表态,“请皇爷放心,奴婢会安排好一切,绝不出现任何差池。”

    一想到天子所书名单的那些人,要奔赴各地去召,去寻,魏忠贤就暗暗叫苦,这期间敢有任何差池,恐必被天子严惩。

    那些在职的武将还好说,内廷派的人能快去快回。

    可还有不少是白身,想将这批人悉数寻到,势必要在地方停留较久,魏忠贤也无法保证,负责找寻这批人的内廷宦官,期间是否会做什么。

    天子对于内廷的约束,是非常严厉的。

    魏忠贤想的这些,朱由校没有在意,倘若连这些事情都办不好,那要魏忠贤何用?

    朱由校在意的是他挑选的这批武将,何时可以悉数进抵京城,这样彻改京营,彻改京畿驻防,干预辽地战事,朱由校才有底气。

    彼时尚处于泰昌元年,像曹文诏、满桂、周遇吉、黄得功、孙祖寿、何可纲等一批大明武将,要么还在中下层徘徊,要么干脆没有参军,一想到天启元年辽地爆发的战事,朱由校的紧迫感就加重。

    更何况除了辽地危局,天启年间的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