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8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878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第2/3页)

是后者,如果你认为是前者,那你就没真正了解网络文学。”方明华说完,夹了口菜。

    欧有权开始惊讶,又陷入沉思。

    过了下,欧有权又说道:“方主席,你说的观,暂且放下,我再问一个问题。”

    “哦,你说?”

    “网络文学,就这个词,你怎么理解?”欧有权问道。

    方明华听闻笑了笑,才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网络文学”这个词,初看是个偏正结构的名词或名词词组,“网络”是修饰成分,“文学”是主体成分,对不对?”

    “对,我就是这么认为的。”

    “其实这种想法,某种潜意识作祟,因为人们长期习惯于阅读纸质文本的文学作品,如果你换个角度,把“网络”当作主体,便会有一种新的视角和认知:网络文学,即属于“网络”的文学,而不是“纸上”的文学,网络,在这里具有了某种主体意味。”

    “你是这么认为的?”欧有权听到方明华这个观点,已经第一个问题那么惊讶,边思索道:“按照你这样理解,宋元讲唱文学盛行,作为“说话”艺术的文学底本——话本开始流行。”

    “说话”一般讲究情节生动、语言通俗、声调铿锵、节奏多变,讲话人则态度鲜明,盛情饱满,因此“说话”的家数、叙述技巧,都体现在话本中。明清以后,民间书坊刻书流行,“凡所敷叙,又非宋以来道士造作之谈,但为人民闾巷间意,芜杂浅陋,率无可观。然其力之及于人心者甚大,又或有文人起而结集润色之,则亦为鸿篇巨制之胚胎也”。那就是说不同的印制技术,不同的印刷主体,也对书的主题内容、语言有不同的影响与制约?!”

    欧有权仿佛明白什么,若有所思。

    “对,近代报刊业兴起后,文学刊物与报纸副刊成为文学作品发表的最重要阵地,也是这些文学作品诞生与存在的物质形式。”

    方明华补充道:“19世纪末开始流行的小报和刊物,则直接而有力地催动了近代通俗的兴盛,使中国出现了一个以刊物为中心的文学时代,报纸副刊对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