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逃出警察局!

    第十五章 逃出警察局! (第1/3页)

    李涛的成名之作是什么?

    《生与死》

    根据内勤的人的话来看,这是李涛的亲人,亲爷爷,死亡时,在对方面前画下的。

    情绪之饱满,就算是一个不懂艺术的普通人,看到这幅画也会被震撼!

    也就是这一幅画,奠定了他未来的画作方向。

    之后李涛去了农村屠宰场。

    那里对于猪羊来说,堪称地狱。

    每一头待宰的猪眼中,都能看出对方对生命的渴望,渴望有人能救它。

    但屠夫的刀是冷的。

    李涛的画笔是凉的。

    屠宰场的猪,成为他摸索方向的第一步。

    但随着他渐渐的往下画去,发现.......

    “动物的情感,远没有人类那般丰富多彩。”

    “它们的情绪不够热烈,不够饱满,这对于一个用生和死制造冲突提现情绪的画者来说,是最大的败笔。”

    此时,徐驹收回那被七八个警察架着,走到警车上的李涛的眼神。

    他抽了抽鼻子。

    阁楼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腐臭。

    他顺着腐臭的气息,向着之前韩鱼被丢在的角落处走去。

    那里的木质地板处,缝隙之间,被一些粘稠,墨红色的物质填满。

    里面还有一些长短不一的毛发。

    “看样子,这里就是他之前创作的地方。”

    徐驹站起身,略微有些感慨的说道。

    李涛竟然盯上了韩鱼,这让自己有点没想到。

    不过也是。

    连杀三个人后,估摸着李涛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无法让观众与画作共情。

    观众只能感受到画作的情绪,但却无法理解,无法体会到这种‘不甘’的情绪。

    这件事很好解决。

    还是杀人!

    只不过,这次要杀的人,从油腻大娘,转向面容漂亮的女人,甚至还不能是男人!

    为什么?

    因为,颜值就是真理之一!

    这句话并非说着玩。

    人在面对长相漂亮,与长相普通的人时,所采用的应对方法堪称两个极端。

    明尼苏达大学曾有个实验,要求大学生参与者观看3张陌生人(外表的吸引力分别为:高、一般、低)的照片,并对这3位陌生人的人格特质、生活质量、事业成就进行评分。

    结果,多数人都判断长相好看的人事业更成功,家庭生活更幸福。

    这代表,人类对符合审美的高颜值人群,潜意识便会给予好感!

    为什么?

    因为,审美标准是基于你的三观所出现,而一个人符合你的审美标准,潜意识便会认同对方,认同对方为‘自己’阵营的人,而否定对方便是否定自己。

    而人,一千人中有九百九十九人不会否定自己!

    且人对于漂亮弱小的人,往往会包容,以及怜悯。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有个统计数据,犯下同等罪行,漂亮的人受到法律的制裁程度,往往要低于普通人,并且不是低一点,而是两成到三成之间左右!

    相当于死刑变死缓,死缓变无期,无期变有期。

    所以,李涛作画,想要让人代入情绪而不是感受到情绪,需要这一类人的存在!

    就像,你看到一个六十岁的老人被劫匪杀害,和看到一个青春靓丽,属于校花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