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人才难寻(求订阅)

    第149章,人才难寻(求订阅) (第3/3页)

平和薛亚军他们几位领导也都不请自来。

    主要是他们很好奇这些北大学子的考试了。

    既然领导们帮忙监考,那么陈国华就可以偷偷摸摸地开溜了。

    下午五点十五分,第二场考试也终于结束了。

    两场考试结束了,陈国华趁着还没下班的时间,赶紧批改试卷。

    由于只是五十八份试卷,因此陈国华在六点之前,就把试卷给批改完了。

    分数统计完成,接着就把试卷给发下去了。

    郑家俊、曹景康、顾毓珍等人不可置信地看着前面的陈国华,实在没想明白,后者是怎么做到在这么短时间内批改完试卷的呢?

    “好了,现在分数都已经出来了,你们可以看看你们自己的试卷。”

    “分数并不能代表了什么,它只是对你们前面一个阶段的学习评价罢了”

    “在我们材料科研所,考试并不是唯一,你们的技术、创造力等等,才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陈国华看着薛晋权等人,勉励了一番,然后接着开口说道:

    “眼下已经下班了,苏元复、郑家俊你们可以先下班了”

    “王宝柱、聂景忠、高裕民、邬丽云、程耀华,你们五人往后就专注在芯片制造技术层面.”

    “刘永芬、侯俊涛和李爱民,你们三人的话,往后就专注晶圆制造技术.”

    除了他们这些人之外,陈国华也对成时若、薛晋权他们进行了技术分工协作。

    分配结束之后,就直接解散了,让他们明天早上过来上班,然后在进行下一步的技术学习。

    等他们离开之后,段云平这个时候叫住了陈国华,“国华,从魔都那边过来的向叔宝和钱伯荣两人刚到京城,你现在要见见他们吗?”

    “不了,明天再去见他们吧。”

    陈国华摇摇头,“他们才刚到京城,让他们现在安顿下来,等明天见面了再聊一聊,不急于这一时半刻的”

    “那好,你早点回去休息吧。”

    转眼第二天,陈国华来到北汽制造厂之后,就第一时间召集了薛晋权他们,然后拿出了更为细致的资料。

    “老薛,你们组队带领刘永芬他们,优先攻克晶圆制造的相关辅助设备”

    晶圆制造的设备有晶圆生长设备、切片机、清洗机和镀膜机这四种。

    只不过,陈国华他们并不需要制备晶圆生长设备,因为在去年的时候,津城半导体材料厂就已经成立了。

    一九五八年秋天的时候,以林兰英等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为代表,他们研制出了内地第一根硅单晶。

    内地半导体产业的希望,就这么熊熊燃烧了起来。

    尽管按照原时空的情况来说,今年十月份之后,可能就因为北方工程师回国的事儿,带走了技术,让人十分沮丧。

    但陈国华并不担心这些,到时候遇到了事儿再说呗。

    反正前段时间,北汽制造厂已经申请了不少晶体,只需要有切片机等设备出来了,那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好的,陈主任。”

    薛晋权神色严肃认真地说道,既然在研究所内部,现在是上班时间,当然要正式一点。

    作为委派的小组长,薛晋权有职责去做好自己的事儿,可不能再像之前那般吊儿郎当了。

    董建昌、钱元兴、杨宇和他们几个跟薛晋权同样的超学神层次的同学,此时的脸色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他们并没有因为陈国华把薛晋权提拔为小组长而生气。

    众所周知,陈国华办事儿公允,公平公正公开。

    而薛晋权跟陈国华的关系更好,加上前者本身的实力、亲和力等都是非常优秀的,因此选择他的话,再正常不过了。

    其实昨天临下班之前,陈国华把试卷都发下去了,却是没有直接报分数。

    私底下的话,是薛晋权、董建昌等人他们各自对比分享了分数。

    结果,他们这些超学神们,都是满分。

    既然大家都一样,那就没什么好说了。

    “钱元兴,你负责清洗机设备的研制工作小组,杨宇和你负责镀膜机小组,记住,你们这些设备都非常重要,一个都不能缺.”

    陈国华严肃不已地说道。

    事实上,晶圆制造决定着后期的芯片生产。

    尽管从技术层面来说,制造晶圆会相对简单很多,而光刻芯片等系列技术的话,则是非常困难。

    因为即便是第二代投影式光刻机,其技术也是很难的,特别是在内地这片光学、光源等技术都极为匮乏的大陆上,想要突破技术就更困难了。

    也因此,叮嘱完薛晋权他们之后,陈国华就直接让他们先去十三、十四号仓库了。

    留下来的部分大学生,大家都抬头看着陈国华,眼里带着好奇和惊讶。

    章济川、陆子敬、赵菊生、万福森、石志庆他们五位超学神,直接被陈国华分配到了新成立的光学材料研究车间里。

    什么?

    光学材料研究车间?

    听到陈国华的话,章济川他们惊愕不已,赵菊生当即忍不住开口问道:

    “陈主任,您是想让我们造照相机吗?”

    “没错,就是要让你们搞照相机,不过你们不会以为照相机很容易吧?”

    陈国华呵呵笑着说道,不等他们回应,马上继续道:

    “或许你们不是很清楚,但你们应该听说过西北光学仪器厂吧?”

    有人点头,有人摇头。

    信息差就这么出来了,特别是那些摇头的同学,他们实在无法理解,章济川他们这些超学神,是怎么知道的呢?

    北大是一所全国综合性大学,里面其实有很多信息获取来源,只不过很多人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罢了。

    在普通的学神学霸们看来,只需要把学习成绩搞好了,那么就一切皆万事大吉。

    殊不知,在同等分数等情况下,只要有合适的机会,老师第一个想起的学生,绝对是跟他关系亲近的学生。

    为什么?

    并不是说这个学生经常给老师送礼,很会来事儿等等。

    而是这名学生时常在老师面前出没,帮助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或者表现出自己的优点,学习勤快、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成绩突出等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自然是很喜欢这样的学生。

    如果是公平公正的原则下,那么这个机会就给了学生。

    假设一个参加全国性的比赛,这位学生提前准备,而其他同学却是晚好几天,甚至半个学期才知道,那么谁更有可能胜出?

    不言而喻嘛!

    再比如,有些学生是从小就知道要考公考编,对自己人生规划十分明确,并且执行力很强。

    在大四这样的阶段,大家都等着国家分配工作,而人家却已经凭借各类优秀的论文、学校的表现等,直接进了部委这样的机关单位。

    差距就会更加明显,特别是时间放大到四五十年,人家已经是部委高层或者说封疆大吏,但以前的同学呢?

    指不定还在什么小县城等这样的地方窝着呢。

    所以在大学这样的地方,其实就是一个主打信息差的场所,并且越拉越大。

    “你们当中有不少人都不知道西北光学仪器厂啊,那我简单给你们说一说.”

    陈国华微微诧异,接着简单介绍了一下。

    全称是国营西北光学仪器厂,一家军工企业,是在一九五三年筹建,前年,也就是五七年建成投产。

    作为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位于长安的西北光学仪器厂,主攻方向就是基础光学、空间光学、光电工程、精密机械等。

    就目前来说,华山小相机就是该厂生产的一款产品。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如果实力足够强大,又怎么可能会生产民用照相机呢?

    只不过,现如今的内地,一穷二白,而且在国防、公安、新闻、医疗、科研和体育等领域都非常需要高级单反相机,需求十分强烈。

    所以,即便是西北光学仪器厂,那都是需要顺应时代发展,优先研制这样的照相机。

    “不提西北光学仪器厂了,我们材料科研所,目前也是啥都没有,你们更是一群接触了光学知识才三个月左右的学生.”

    看着台下的赵菊生、万福森等人,陈国华面色严肃地说道:

    “所以我们必须得优先攻克高级单反的技术,然后再一步步地攻克更高深的光学技术.”

    “你们看到的光刻机技术,其实它只不过是一个开始,假如某一天,我们接到命令,需要在一枚小小的指甲盖这样的晶圆里打造出一座堪比城市一样的芯片呢?”

    “大家不会以为,凭借我们现在的光学技术积累,就能够做到了吧?”

    想屁吃呢!

    陈国华深知一步一个脚印的道理,眼前这群学生,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大道理讲完,对他建立光学材料研究小组的话题,到此为止。

    能理解的话,最好,不能理解,那肯定也是要干活的。

    “陈主任,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研制光刻机、物理气相沉积设备、划片机等设备啊?”

    章济川举手提出了疑问,陈国华没好气地瞪了一眼,道:

    “你们赶紧把高级单反照相机给我研制出来,再给我好好地研制扫描电子显微镜等高深光学设备,我就阿弥陀佛了”

    “不要好高骛远好不好?你们在座的众人,要么是北大学生,要么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这些事儿,还需要我来给你们强调一遍又一遍么?”

    “都给我干活去,我告诉你们,你们就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到时间后,无法研制出高级单反的话,我让你们在全厂职工面前丢脸你们信不信?”

    嘶!

    老陈是一个狠人!

    王宝柱、聂景忠、邬丽云等人都缩了缩脑袋,没敢再吱声。

    只不过,主打一个叛逆的陆子敬,却又在这个时候,再次举手。

    陈国华深呼吸一口气,再次感觉到这群高智商人才,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你说!”

    “陈主任,高级单反照相机的技术,在我看来并不算很复杂,所以我觉得应该不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就能研制出来,可是我们设备、材料等,是不是应该准时到位啊?”

    靠!

    陆子敬同学,你知道你在说些什么吗?

    王宝柱他们都直接傻眼了,陈国华却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