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火种计划(求月票)

    第195章,火种计划(求月票) (第3/3页)

来的行业。

    从原时空的历史就不难看出来了。

    郭永怀这样的物理学家,他绝对是航空工业急需的专家。

    即便他从蘑菇蛋项目调离之后,那也是去东方红卫星项目啊。

    换句话说,航空工业根本就没有人才,也不可能有人才,因为人才都被抽调前往航天这个层面去了。

    其次便是现在内地的航空工业基础太差,想要自己造飞机,只能够一步步来。

    反正现在的情况就是,外部环境太过恶劣,靠谁都没用,只能够靠自己。

    所以手中必须有利剑,得有大国担当。

    航空工业的话,优先级还是差了一点。

    这便是赤裸裸的现状。

    因此,陈国华就算有心,也无力啊,毕竟上面不支持,他能咋办?

    “戴主任,舒队长,姜同志,是这样的情况.”

    看着戴希璋他们三人,陈国华十分诚恳地说道:

    “我现在不是不愿意抽调时间来发展航空工业,而是有心无力”

    他这句话,顿时让戴希璋他们三人失望不已。

    “你们刚才也看到了,我正忙着进行程序语言编程呢.”

    “等过段时间,我整理部分技术资料出来,戴主任您要是看得上的话,那您就拿去.”

    听到陈国华这么说,戴希璋虽然不能够完全理解,但还是点头应了下来。

    很明显,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办法了。

    能够从陈国华手中获得技术资料,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

    想要让对方帮忙研发,根本没那么容易。

    “陈主任,不知道您有没有想过,在振华研究所下面再设立一个航空发动机实验室呢?”

    突然间,戴希璋提出了一个想法。

    舒亦珩和姜博康两人闻言,也是眼前一亮,顿时期盼地看着陈国华。

    后者不是没有时间吗?

    但如果把这个发动机的实验室,直接放在振华研究所内,那这个问题,岂不是迎刃而解了嘛?

    不等陈国华开口,戴希璋接着说道:

    “我知道陈主任您时间很紧张,但是也希望您能够谅解一下,我们航空工业目前的现状,实在是.”

    人造卫星项目是一九五八年启动的,然后去年五九年的时候被暂停了。

    可被暂停之后,科研人员还是全部集中在了蘑菇蛋项目当中,并没有给到九所这边。

    所以,内地航空工业的现状就是这么惨淡经营。

    作为九所的主任,戴希璋算不得是航空工业的领头人,只能说是热衷这份事业的普通人。

    内地的航空发动机,至今仍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

    这个时期还是仿制其他国家的航空发动机为主,自主创新几乎是没有的。

    当然了陈国华之前拿出来了碳纤维材料、钛合金材料等,倒是让戴希璋他们看到了希望。

    可,除了这些之外,很多关键技术,他们根本没有。

    比如,戴希璋所在的第九研究所,其实就跟黎明发动机制造厂有合作。

    他们是根据莫斯科提供了埃尔德-95技术资料开始试制涡喷-6发动机。

    这个技术在去年三月份的时候,就已经有国家鉴定委员会那边鉴定验收,并且批准投产了。

    然而,截至目前,也还没有通过全寿命,也就是一百个小时的试车考核。

    无法通过这个考核,就根本没办法谈其他的事儿。

    所以内地航空工业就是这么命运多舛。

    一百个小时的试车考核罢了,从去年三月份到现在马上的十二月份,整整过去了将近二十个月的时间啊。

    一天也才二十四小时,一百个小时也就是四天多一点点的时间罢了。

    没有人才,或者说没有顶尖人才的航空工业,想要自己建造飞机?

    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

    面对戴希璋的请求,陈国华顿时沉默了。

    他也通过生物硬盘查看了不少资料,知道五六十年代的内地,确实是非常困难的。

    航空工业的发展这几个字,更是一直不愿意被提起的话题。

    于是他迟疑着说道:

    “戴主任,您也知道,我们振华研究所就这么大的地方,而且明年开始,我要做的事儿,还很多,航空工业的话,别说一两年内,可能五六年内,我也未必能够帮得上什么忙”

    之所以迟疑着,那是因为他有点心动了。

    振华研究所的扩大是势在必行的事儿,也是为了以后保留火种做准备。

    毕竟振华研究所内的人才越多,那么保留下来的火种就会越多。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完成了集成式计算机的研发工作之后,就立马快速启动数控机床等项目的原因之一。

    一者,类似顾克铮这样的定时炸弹,陈国华是坚决剔除在队伍之外的。

    只要没有了这样的定时炸弹,加上陈国华在接下来几年里,尽量作出一些大功劳。

    那么护身符就可以护得住这些火种。

    二者,从七零年开始,那个时候的西伯利亚冷风就没有那么大了,到时候直接启动众多计划,也就顺理成章了。

    至于说类似郭永怀、秦元勋他们这样的人才,讲真的,陈国华有心也无力。

    他能够保住自己的前提下,护着振华研究所,就已经很牛逼了。

    尽管陈国华十分自信,但他不会盲目自大。

    护身符再牛逼,他也是有限的。

    就好像古代的免死金牌,那些手持‘尚方宝剑’的钦差大臣,权力滔天,肯定可以砍很多次啊,那么对方又能有几枚免死金牌呢?

    更何况,有了免死金牌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本钱啊。

    三者,类似这一次,振华研究所把原本材料科研所的那些大学生接手了。

    可是陈国华却让华居佐他们这些大学生,跟着殷孟伦去军训了。

    大冬天的跑去军训,到时候还需要上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还有保密条例等等。

    所以,陈国华在这方面的谨慎,是已经到了十分可怕的地步。

    可谓是草木皆兵了。

    “没关系,我们可以等的。”

    戴希璋闻言,顿时趁热打铁地说道。

    他没想到陈国华居然真的有点心动,所以马上接着说道:

    “我们九所这边,有不少技术工人,还有研发人员,您看什么时候来挑一些人过来你们这边?”

    “陈主任,我可是听说了,你们振华研究所的待遇可好着呢,前段时间还有不少奖励吧?我们九所都很久没吃过肉了呢.”

    陈国华闻言,无奈一笑,道:

    “得,看来戴主任是说我吝啬呢,那就今天中午吧,我请你们吃一顿.”

    听到他这么说,戴希璋却连忙表示不行,要请客也是他们来请。

    结果,舒亦珩和姜博康两人也跟着争了起来。

    四人为了请客吃饭这件事,愣是吵了好一会儿。

    门口站岗的俩保卫科职员,都面面相觑。

    好家伙,这四位领导是怎么了?

    对方领导来说,一顿饭而已,不至于这样吧?

    如果是普通工人的话,现在吃饭确实是一大问题。

    但对于陈国华他们来说,绝对不是问题啊。

    特别是在振华研究所,所有的研究员,不管是全职还是兼职,基本上都可以保证每天中午这一顿是有肉的。

    并且这个肉,还不算少。

    遇到了出科研成果的时候,每人五块或者十块肉,都是等闲。

    即便是保卫科、财务科、人事科、印刷科等后勤保障部门,他们是没有肉吃的,但能确保每天可以吃八分饱,并且每周也能吃上一顿肉啊。

    整体来说,陈国华对待下属,还是非常大方的。

    当然了,这也主要是得益于振华研究所有良好的效益,上面十分支持研究所的发展。

    因此,葛守志、马明伟他们这些后勤人员也跟着沾光。

    过了一会儿,还是陈国华安排了今天这顿午饭。

    至于说后续航空发动机实验室的事儿,陈国华还需要再想一想。

    但他跟戴希璋说了,不管如何,技术资料肯定会给到戴希璋他们的。

    除此之外,即便是振华研究所要搞航空发动机的研发项目,那么也是挑选刚毕业的大学生,而不是毕业好几年的大学生

    对此,戴希璋也说了,他们九所还有好几个今年七月刚毕业的大学生呢。

    如果陈国华真的成立了航空发动机实验室,那么他就把这几个大学生给送过来。

    既然对方都这么说了,陈国华内心就更加心动了。

    但他还是没有答应下来,而是准备再琢磨琢磨。

    火种肯定是需要保留的。

    再不济,从现在到起风这段时间,就只是学习和研究,不搞其他小动作了呗。

    反正进了振华研究所,就不要出去了。

    如果出去的话,没有穿上军装,那确实很容易出事儿。

    中午,陈国华在食堂请戴希璋他们三人吃饭,实实在在地拿出来了两盘硬菜,还有两瓶竹叶青酒。

    就这个待遇,不管放在哪里,都是非常不错的。

    如果是单纯从食物来说,前几天在地安门大街的衙门办公室,陈国华跟秦元勋、郭永怀他们吃的那一顿,都没今天这顿好呢。

    毕竟现在可是两盘纯荤的硬菜,食堂那边是下了狠手啊。

    当然了,这只是戴希璋他们的想法,实际上食堂那边也有肉,倒也不差这一点。

    何况,陈国华平时也很少招待客人,他用来招待客人的份额,都存起来了。

    如果一个月之内没有用完这些份额,食堂会提醒葛守志,然后葛守志会跟陈国华说这件事。

    后者一般都会把这些份额拿出来给大家伙加餐。

    毕竟一般来说,大肥猪运来振华研究所之后,也就是养一个月左右。

    时间再长的话,这猪就要变瘦了。

    再说了,也不可能真的等一个月才宰杀,基本上是十天左右就全部宰杀了,把肉存储起来。

    吃饱喝足之后,戴希璋、舒亦珩和姜博康他们都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老戴,你说陈主任会答应吗?”

    对于舒亦珩的问题,戴希璋也没有多少信心。

    而陈国华在下午的时候,却又再次迎来了几位意外的客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