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正负电子对撞机

    第201章,正负电子对撞机 (第2/3页)

裳相对比较清闲,特别是现在这个时间点。

    天气寒冷了,她去人大上班的时间都减少了。

    只不过,云婉裳还能够买得到老母鸡,只怕又花了不少钱吧。

    这时候的老母鸡,那是真的贵。

    在猪肉份额减少的时代背景之下,老母鸡更显珍贵了。

    因为这估计是家里唯一的肉食来源了。

    能够养得起老母鸡的家庭,也不是一般家庭。

    当然也有那些孩子多的家庭,他们会跑去外面挖树根、找虫子等之类的来养家里的老母鸡。

    可是这个寒冬腊月的季节,哪里会有这么多虫子啊?

    客厅里,陈伟这个小家伙乐呵呵地笑着,无忧无虑的样子,最是快乐。

    小家伙在陈恭禄、云婉裳、胡萍姑、陈梨花、于世勋、甘如霜等人手中,来回抱,几乎是没停过。

    老丈人和丈母娘也过来了,甚至连大舅子和他媳妇刘静梅也过来了。

    这不,陈国华走进客厅的时候,就听到于世勋老两口催促于天行和刘静梅两人抓紧时间办事儿,别每次回到家里,都冷冷清清的。

    中国人的家庭,几乎都是催着结婚,然后催着生孩子,等孙子长大之后又再来一轮。

    随着陈国华进来,客厅里的气氛又变了。

    在欢快的气氛中,晚饭很快就开始了。

    一九六零年最后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转眼第二天,元旦的清晨,京城又下雪了。

    于是,趁着外面雪停之后,一家人出门去故宫闲逛了起来。

    之前初雪的时候,一家人已经逛了一次,现在再来这边逛,其实就是溜孩子。

    陈小月她们三小只和陈援朝,加上现在最小的陈伟,家里可是有五个小孩呢。

    等明年,于沫离肚里的二胎生下来,那就是六个了。

    其实,陈小月今年已经十六岁了,按照工厂招工的年龄,她也勉强也能够得着了。

    不能算小孩了,应该算是青少年了。

    只不过,还没成年都是小孩。

    拿着单反相机,陈国华拍摄之后,感慨了一句:

    “还是要数码相机才行啊,随时可以查看拍出来的效果”

    旁边的陈小敏闻言,顿时好奇问了一句,什么是数码相机啊?

    “一种高科技产品,以后你就会知道了。”

    陈国华笑了笑,现在可没办法给小家伙解释清楚。

    在故宫玩闹了半天,下午又去逛了百货大楼,元旦一天也就过去了。

    转眼第二天,陈国华上班之后,半上午的时候,就离开了五道口。

    地安门大街,衙门办公室内。

    看到领导之后,陈国华便简单问了一句新年好,接着便直奔主题。

    “领导,我们振华研究所的钱,什么时候能够发下来呀?真没钱用了。”

    邱宗岳闻言,头疼不已。

    只因为上面还没审批下来呢,他能怎么办?

    “你们先凑着过吧,上个月刚发了一千万呢,怎么也能够到春节后吧?”

    “撑不到!”

    对此,陈国华很明确地表示道。

    咋可能撑得到那个时候呢?

    现在哪个项目不要钱啊?

    见对方不吱声,陈国华继续说道:

    “要不这样,我计划研发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到时候卖给解放军医院,赚点外快,您觉得怎么样?”

    此话一出,邱宗岳顿时惊讶地问道:

    “加速器不是只能够用在蘑菇蛋项目吗?还能够用在医院?”

    昨天,赵忠尧就给他汇报过这件事了,当然很清楚电子直线加速器这东西到底是什么了。

    “领导,您可能不知道这些,但我可以很明确地跟您说,人家国外已经成立了这样的实验室,估计要不了多久便可以应用在医院里面了.”

    陈国华侃侃而谈,道:

    “比如纽约这座城市,我之前查看相关报纸的时候,就已经有报道过关于加速器的应用讨论的科普文章”

    “人家外国是在五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了加速器的改进设计和建造,按照临床测试的时间,只需几年时间,就可以成为很多医院必备的机器了”

    “作为放射治疗设备,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可以广泛应用在各种肿瘤的治疗,特别是深部肿瘤的治疗.”

    “领导,去年赵忠尧教授拉着我设计研发加速器的时候,我就对这样的电子辐射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我们可以利用相对应的手段,使得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能够产生X辐射或者电子辐射束”

    “要知道,高能X射线具有高穿透性、较低的皮肤剂量、较高的射线均匀度等特点,非常适用于治疗声波肿瘤.”

    “可以说理论基础层面的技术,我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就差研究员就位和设备材料了。”

    “如果领导答应的话,那么我也不需要上面拨款一千万了,五百万就好了,剩下的我来想办法.”

    此时的邱宗岳,脑子都不够用了。

    他完全不懂陈国华在说什么。

    但后面这句话,他当然听懂了。

    所以他马上深呼吸一口气,道:

    “你真的只需要五百万?”

    “是啊,如果领导你们同意审批我接下来的几个项目,那么肯定没问题啊。”

    陈国华点点头,颇有一种‘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豪爽。

    可惜,现在的邱宗岳,一点都不想豪爽。

    他知道陈国华的鬼点子很多,但没想到会那么多。

    明明陈国华已经很忙了,可隔三差五,陈国华总是能够给别人带来别样的震撼。

    就好像现在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这个东西,邱宗岳之前听都没听说过。

    要知道,加速器这东西,昨天才刚研制出来啊,今天陈国华就说他已经有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理论基础技术了。

    简直是让他炸裂开了。

    面对一个能力如此之强的下属,这会儿的邱宗岳,真的有些后悔了。

    唉!

    终究,还是他背负了一切,当初就应该答应伍先生的软磨硬泡的。

    陈国华开开心心地离开了衙门办公室。

    反正老邱已经答应他了,五百万很快就到位了。

    尽管老邱说了,这五百万必须要坚持一年,但陈国华觉得,不出半年,估计到时候老邱肯定会主动给他送钱的。

    振华研究所,陈国华回来之后,马上就让葛守志他们做好迎接的准备。

    到时候肯定会有很多钱财、物资运回来。

    新年过后的第一个工作天,葛守志没想到自己就要忙成狗了。

    不过他无怨无悔,反而庆幸只能够忙起来呢。

    接下来几天,整个振华研究所的研究员、后勤人员,全都发现了一件事,外面来了很多汽车。

    各种物资、设备,跟不要钱似的,全部运了回来。

    大卡车哗啦啦地搬来了众多的设备。

    葛守志带着一群后勤人员,连着忙碌了好几天,仓库都堆得满满当当的。

    十九个实验室也同样堆满了不少设备和原材料。

    在葛守志他们忙活着的时候,陈国华又跑来了原子所二部这边。

    “赵教授,能不能跟您借几个人?”

    “哦,你们振华研究所人才济济,还用来我这里借人?”

    看着赵忠尧,陈国华尴尬地说道:

    “赵教授,您也知道,我们研究所那群人,都是学生,可算不上什么人才济济,您的原子所才是人才济济呢.”

    两人寒暄客套了一会儿,听到陈国华接下来要做的事儿之后,赵忠尧正为难迟疑之际。

    突然间他想到了什么,提议道:

    “要不这样,我在清华这边还有两个班的大四学生,是高能物理班的,你要不按照你们振华研究所的教研结合计划,选几人过去?”

    陈国华闻言,眼珠子顿时瞪得老大了。

    好家伙,老赵这个提议,简直太符合他的想法了。

    他一时间都没想到这件事呢。

    说起来,北大那边也同样有物理系,还有其他几所大学,抠抠搜搜的话,绝对能够拉过来十几二十名大学生。

    全部抽调的话,估计这些学校也舍不得放人。

    主要还是怕陈国华把他们的学生给折腾坏了。

    要知道,学生的本职任务还是学习啊,学校里面的功课,可不轻啊。

    也不是每个人都像薛晋权他们这些超学神,更不是他陈国华,半年就从北大毕业了。

    因此,要抽调人员的话,也只能够选部分学习成绩好的。

    其他成绩一般的学生,只能够放弃了。

    又不是计算数学系的两个班级,跟着陈国华搞计算机研发,本来就是他们本专业的工作。

    “谢谢赵教授,您真是点醒我了,我不从您这边借人了,我回学校那边借人”

    说罢,陈国华便跟赵教授确定了一下清华这边的人选,然后就离开了。

    不过这个时候,小蔡却突然喊住陈国华,道:

    “陈主任,我可以去伱们振华研究所吗?”

    这话一出,陈国华愣了一下。

    放眼望去,除了小蔡之外,还有不少研究员也都目光带着期盼和意动。

    很明显,他们也都想去振华研究所。

    他们这群人都在振华研究所待过,当然非常清楚振华研究所的待遇了。

    不提工资水平了,光是每天中午那顿饭,管够还有肉,就足够吸引人了。

    原子所二部这边,无法保证每天都有肉,只能够保证每周一次。

    单凭这一点,就比人家振华研究所,差了很多。

    每天都有肉,跟每周一次,当然是天差地别了。

    特别像小蔡这样的家庭,自然是更加希望能够在保证自己吃饱的单位上班了。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现在陈国华来选人,小蔡自然不想放过这样的机会。

    赵忠尧沉默地叹了一口气,没吱声。

    “赵教授,您看?”

    陈国华没有直接答应小蔡,而是看向赵忠尧这边。

    毕竟没有后者点头,陈国华肯定不好直接把人带走的。

    他是希望可以帮助到小蔡的,毕竟对他来说,就是顺手的事儿。

    反正最近这段时间,振华研究所不太可能出现科研成果。

    而大肥猪的份额还是很充足的,所以多几位研究员,对振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