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一九六三年的任务指标

    第265章,一九六三年的任务指标 (第2/3页)

大中文系教授,工资可不低。

    除了他们老两口给红包之外,于天行这个大舅也给了红包。

    但还是陈国华赚了,因为于天行他只有一个孩子,叫于骁勇,今年才刚满一周岁。

    拜年之后,春节也就差不多过去了。

    转眼初三初四,陈国华去看望了领导,然后就是初五初六,马秉裕他们这些好友来家里了。

    罗峰他们六人的事业都不一样,比如罗峰自己,他就被他父亲安排去了部队工作。

    原本他是想要反抗来着,后来不是听了陈国华的建议嘛,所以就去了部队历练。

    所以罗峰在过年这一天,都没有见到人,因为还在部队里呢。

    胡先勋跟罗峰一样,都是去了部队历练,同样没有来陈国华家里聚一聚。

    马秉裕没有得选择,直接去了部委,从事跟农业相关的工作。

    还剩下的王学国、冯悦和梅丽华他们三人则是从振华研究所实习结束之后,就一起进了京城铁路局这个单位。

    京城铁路局始建于一九五三年,是以铁路客货运输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

    管辖范围是就是京城、津城、孔孟之乡、燕赵之地、中原等部分地区,是全国铁路网的一个重要枢纽,位于路网的中心位置。

    内部是有不同下属单位,比如王学国他所在的是部门是技术职能部室,任职技术干部,从事的是铁路建设的相关技术工作。

    至于说冯悦和梅丽华两人,她们就只是在行政部室,从事的是相关的普通文员工作。

    万事刚刚开始,陈国华也无法奢求太多。

    只需要王学国他们在京城铁路局好好待着,总有一天,肯定可以更快地升职。

    “国华,你说我现在能做的有什么?铁路技术有很多,我学的很杂”

    书房里,王学国他们四人跟陈国华聊着天,除了王学国和陈国华比较清楚一些,冯悦、梅丽华和马秉裕三人都是一脸懵。

    听到王学国的提问,陈国华摇头说道:

    “你现在不要急,你得先证明一下你自己的能力和技术,再慢慢往上.”

    “我这边会帮你,到时候我会抽时间研发不同的发动机和制动系统.”

    火车牵引技术这东西,即便到了二零二四年,也依然有着很大的作用。

    而火车牵引技术则是由发动机和制动系统组成。

    发动机由多种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如直流发动机、交流发动机、内燃机和电力汽车组成,它们可以提供更高的牵引能力,以及更高的加速和减速能力,从而提高火车的行驶速度和安全性。

    制动系统由电磁制动和空气制动系统组成,它们可以有效控制火车的速度,以及有效减少制动时的能量损失,为火车的安全行驶提供更好的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铁路运营的质量和安全性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铁路设备的自动化就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内地铁路就开始投入运用自动控制系统,使得铁路设备可以自动控制和监控,从而大大提高铁路运营的安全性和效率。

    众所周不知,宝成铁路在一九五八年就已经开始进行电气化改造工程了。

    当然了,按照原时空的历史,这条铁路是到了一九七五年才完全改造完毕,成为当时全国铁路中首先实现电气化的铁路。

    这个时代的话,陈国华觉得这应该是可以提前的。

    其实上面对铁路方面的投入,也是相当舍得的。

    比如一五计划期间,当时财力属实是非常有限,但依然拨款五十九点一六亿人民币,用于铁路的基本建设。

    占同期运输邮电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百分之六十五点六。

    在这个时期,铁路牵引机车,基本上都是以仿制为主,比如解放型蒸汽机车。

    去年,也就是一九六二年的时候,上边制定并且提出了‘内燃电力并重,内燃为主’的方针。

    只不过,现在的电力机车还没有研发出来。

    陈国华觉得,年后的话,他就需要注意一下这些方面的技术推进工作了。

    因为火车的牵引技术就两点,一个是发动机,另一个是制动系统。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么剩下的就是投资了。

    投资的话,还得看振华研究所这个钱袋子。

    社会发展肯定是离不开技术的推动,而且在振华研究所推动技术进步,以及赚外汇的这个过程中,对铁路运输的需求,必然会进一步增加。

    听到陈国华的话,王学国只好点点头。

    他也知道陈国华很忙,在振华研究所实习的几个月里,都没有见到过几次陈国华。

    后来才知道,振华研究所的实验室太多了。

    而几乎每个实验室,都跟陈国华有关系。

    “国华,你不能厚此薄彼啊,我呢?我也需要伱的帮助.”

    马秉裕赶紧见缝插针地说道,因为他也想要往上爬,可他自己的实力,终究还是有限。

    “你想要搞技术发展的话,我建议你多学一学基因学、分子生物学和大豆基因技术等”

    陈国华直接如是建议道。

    “啊?”马秉裕闻言,顿时张大了嘴巴,“这个我哪会啊?什么是基因学啊?”

    原时空的历史上,基因工程是在一九六九年,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综合发展基础上诞生的一门崭新生物技术科学。

    这个时空,振华研究所在六二年一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研究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并且已经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种猪计划,且已经开始在张家坟生产队建立试点,有针对猪瘟而研发的各种抗生素,以及种猪计划其实都是在这个试点来完成这些实验性工作。

    与此同时,北大清华等几所内地顶尖大学,都将会在明年开设这样的课程,来培养属于自己的大学生。

    陈国华笑了笑,道:

    “也对,我一时嘴快,忘记了你根本没机会接触这样的学科,到时候我跟上面申请一下,让你学习这些技术吧”

    基因技术并不仅仅只是应用在DNA亲子鉴定技术、种猪基因挑选等方面,在转基因食物当中,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而大豆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大豆的原产国,我们国家种植大豆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在后世那个时空,依然需要大量进口大豆来满足内需。

    之所以后世那个时空都还需要进口大豆,其实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气候因素。

    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缓慢,进口量增加是必然的。

    大豆种植多集中在鄂、苏、皖等地,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一些地方的大豆种植多为大豆栽培和死棚栽培,缺乏科技支持,缩小种植面积。

    其二,由于我们国家的大豆种植技术落后,其品质不及国外水平。

    尽管当时我们占据全球第一大大豆供应国,但与国外优质大豆相比,籽粒外观色泽、油脂含量、脂肪酸含量都相对较低,国外优质大豆能提供更稳定的营养素供应,因此我们仍需进口大豆。

    最后一点则是大豆进口贸易稳定,保障安全供应。

    当时,尽管我们大豆种植量大,但其用于食品中的使用量也很大,用于食品加工的大豆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不能为满足国内需求而牺牲大豆质量。

    同时农业部门也不会让我们国家的农民牺牲营收和收益,以达到对大豆生产的供需平衡。

    因此这些都是基于种植技术落后、生产环境虽向好但仍有改善空间、成本与质量考量等多个因素,只能靠进口大豆来保证营养安全。

    在这三个原因当中,陈国华能够做到的就是改善内地落后的大豆种植技术。

    但不可能仅凭他自己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因此,马秉裕便是陈国华认为能够帮助到他的人选之一。

    其实他可以研究研究如何改善一下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建设更多的绿洲。

    然而那片地区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改善的,它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才有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并且改善之后的塔里木盆地也未必就可以马上用来种植粮食作物,毕竟它的费力依然十分贫乏。

    倒是后世的那种太阳能电板的发展模式,是可以提前安排的,但这一切的计划都建立在国家经济发展良好的基础之上,否则的话,那都是镜中月水中花。

    所以这些计划,陈国华可以提出来,由上面自己去定夺便可以了。

    眼下他自己可以按部就班地发展相关技术,比如转基因大豆。

    众所周知,后世北美的转基因大豆,其实就是通过基因技术提取出植物内部有益于生长的成分,将其改良到其他品种上,使其具备抗虫害的能力。

    如此一来,便有助于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其二便是提取产量高、口感好的大豆基因,将其转移到其他大豆品种上,可以使其产量增加并改善口感。

    甭小看关于口感的问题,对于喜欢吃,并且很会吃的中国人来说,口感绝对是不能够逃避的一关。

    关于大豆制品的食物,在我们的食谱当中,简直不要太多。

    比如豆腐、豆豉、豆干、腐乳、豆腐脑、豆芽等等,特别是豆腐脑这东西,那是很多人的早餐必吃的食物之一。

    其实,关于进口大豆,我们的最优选应该是隔壁邻居莫斯科才对。

    可莫斯科的大豆产量较低,其土地开发不足,以及农业技术相对落后,根本无法满足内地对大豆的巨大需求。

    并且莫斯科的大豆品质参差不齐,不管是外观、口感还是营养成分方面都存在差异,而后世那个时空,内地消费者对对大豆的品质要求,是非常高的。

    因此从莫斯科进口大豆数量非常有限,无法保证稳定供应。

    陈国华觉得,这个时空的内地人口,尽管现在也才六七亿人口,并不算很多。

    然而即便如此,进入七八十年代之后,内地人口的增速绝对会迅速猛增。

    只因为大家都习惯了生四五个孩子,甚至是七八个孩子,而且越是贫穷的家庭,他们生得就越多。

    翻开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的历史书,就可以知道,在建国后的这两个十年出生的孩子,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有四五六七个兄弟姐妹。

    甚至有些直接达到了十个或更多的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