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一九七零年五月(求月票)

    第357章,一九七零年五月(求月票) (第1/3页)

    一九七零年五月初,京城还没进入初夏,但是这股来自夏天的暖风已经从南方吹了过来。

    在燕园、清华池等地方,冷清了几年的大学校园,再次变得热闹了起来。

    很多带着真挚笑容的青涩脸庞,漫步在大学校园里,抱着几本书快步地走向图书馆。

    很多大学生已经回来了,不止如此,还多了不少老外。

    “小欣,我们学校好像又多了很多外国友人呢,不会又是那些搞数学研究的吧?”

    “谁知道呢?听说隔壁北大就要召开国际数学家大会了,他们早在前年就已经开始选地建造一个可以容纳更多人的大礼堂了.就是为了这一届的大会吧.”

    “也不知道那些人的数学怎么就那么利害?数学这个开门多难啊,他们却是轻而易举地攻克很多世界难题,真是搞不懂”

    “嗯嗯,我也听说了,京城高等科学研究院每年都发表了几百篇数学论文,每一期发表的论文,科研价值都非常高.”

    “你们可能还不知道吧,我听说这一届数学家大会,很有可能我们国内的人会拿到那个菲尔兹奖呢.”

    “这个算什么呀?北大数学教授陈国华不是早已经拿过了么?而且人家还拿过了两次呢,听说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两次拿到过这个奖项的数学家”

    几个女同学聚在一起,刚巧同行有一个人的专业是跟数学搭边的计算数学专业,所以聊到这些话题的时候,能够聊得相对深入一些。

    清华大学这边也已经开设了计算机相关专业,而不仅仅只是计算数学这个跟数学和计算机之间的专业。

    自从一九六零年之后,北大率先设立了软件编程专业,后续又设立了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安全、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等专业。

    西伯利亚冷风过境的时候,这些专业并没有受到影响。

    或者说,大部分理工科专业都没有受到影响。

    只因为振华研究所研制出了很多科技产品,为内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

    所以,就算是再短视的人,也不可能干出自毁长城的事儿来。

    不过,就算如此,内地理工科人口短缺问题,还是不可避免。

    主要是马驹桥产业园、白云城那边的科技园区等地方把很多人才都招聘走了,而以振华研究所、五院、九所等为首的科研机构也同样招聘走了绝大部分尖端人才,甚至都还不够用。

    原时空是初高中毕业生太多,所以才需要下乡。

    但是这个时空,光是开展的科研项目就数不胜数了。

    此前的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导弹、人造卫星等项目,以及战斗机、轰炸机等飞行器项目,还有就是高铁等基础工程项目,以及汽车制造、机床工业、化工制造等工业基础项目等。

    这些项目比原时空的队伍要大太多了。

    缺人才是常态!

    但大学冷清则是因为西伯利亚冷风过境,文科专业几乎全军覆没。

    少了那么多人,自然显得冷清多了。

    现在是逐渐恢复了,加上国际数学家大会即将召开,自然变得更加热闹了起来。

    数学这两个字,在过去十年的时间,特别是最近几年,出现在报纸的频繁变得很高,也被很多人议论纷纷。

    主要是赞赏居多,毕竟京城作为崛起中的数学中心,以陈国华为中心聚拢了不少数学家。

    伴随着数学家的增多,以及内地数学期刊的影响力扩大,自然而然会影响到大家的方方面面。

    并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还会持续扩大。

    比如这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规模远超之前陈国华召开的几次数学报告会,影响力也同样更大。

    几乎可以肯定一点,今年高考过后,报考数学或者数学相关专业的考生人数,绝对会激增很多。

    虽说数学很难,特别是对于很多女生来说,数学绝对是梦魇一般的存在。

    但架不住有很多女生愿意跳入这个深坑,甚至是女生本来的数学天赋也非常好,愿意在数学领域深耕下去。

    在这些女生议论纷纷的时候,经过她们这边的其他文科生,一个个都投来了羡慕的眼神。

    跟理工科相比,文科现在的优势几乎没有。

    一边是大搞科学建设项目,还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会,可谓是如火如荼,前途一片光明。

    另一边的文科,都不敢多说几句,更别说要搞什么活动了。

    翠花胡同,陈家院子里,今天休假的陈国华,十分难得地躺在摇摇椅上,闭目养神。

    只不过,在院子里追逐打闹的孩子们,很快就无聊了,然后跑过来整蛊他们父亲。

    比如拿着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狗尾巴草,放在他们父亲的鼻孔里,弄得陈国华一下子就从美梦中惊醒。

    “啊,爸爸醒了了,快跑呀!”

    几个小屁孩顿时吓得小脸一白,小短腿迈开,撒丫子跑远了。

    跑得最慢的是陈向前这个小家伙,因为他年龄最小,还没长高,当然跑得慢了。

    陈曦和陈安两个小屁孩,今年已经四岁多了,妥妥的追鸡撵狗的主力军了。

    这不,他们跑开的时候,院子里的两只老母鸡顿时被吓得扑腾着翅膀一下子就飞到了院子里的树枝上了。

    然后小屁孩就被老母鸡的神奇表现给吸引了注意力,都忘记了他们身后还有一个大麻烦正在靠近。

    清醒过来的陈国华,无奈地看着陈曦他们这些小屁孩,只好装作‘恶人’,跟他们玩一会儿。

    一把抱起小家伙,在他们的高分贝尖叫声中,把他们带回了摇摇椅这边。

    “还敢不敢捉弄爸爸了?”

    两个小家伙都被按在摇摇椅上,陈国华装作恶狠狠的语气,用力扬起手掌,轻飘飘地落在他们屁股上面。

    毕竟是他的孩子,而且他也只是跟他们玩闹而已,自然没有用力,只是吓唬他们罢了。

    难得休假的陈国华,肯定是要好好陪一陪孩子们。

    可不像前段时间一样,几乎是连轴转,忙得不可开交。

    三月份从大西北回来之后,戴希璋就亲自跑过来将他堵在办公室里面,非要让他交出短程民航客机的技术资料。

    倒也不是陈国华不乐意拿出来,问题是,现在根本没人来研究这个项目啊。

    为什么?

    因为振华研究所的航空发动机实验室目前可是正在进行隐形战斗机的研究项目当中,哪有人啊?

    就算是隔壁直升机实验室,也同样在研究其他直升机项目。

    在这样的情况下,哪还有人能够协助研发短程客机呀?

    至于说九所?

    九所那点人,敲敲边鼓都十分勉强,更别说负责一个客机的全部研发项目了。

    但是戴希璋的能量也不小,他直接找来了黎明发动机制造厂、长安航空发动机制造厂(430厂)、南方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株洲三三一厂)等多家航空发动机制造单位的负责人,联合起来负责这个短程客机项目。

    得知了戴希璋的计划之后,陈国华这才放心地拿出技术资料,然后交给了前者。

    不过他们必须来京城这边搞研发,而不是去其他地方。

    倒也不是这些单位遍布东西南北各地的问题,也不是技术安全或者保密问题,而是陈国华在京城。

    为什么?

    因为一旦他们都遇到了技术问题,那他们就只能够自己解决,要不然就是找陈国华帮忙。

    但如果是要找陈国华帮忙的话,他肯定不会跑去那么远的地方,所以在京城搞研发才是最合适的。

    除此之外,几家单位要么在东北,要么在西北,要么在南方,大家都凑不到一起,所以聚在京城也是最优选。

    就这样,短程客机项目启动,然后又牵扯了陈国华部分精力。

    所以在整个四月份,陈国华变得更加忙碌了。

    而五月份又是国际数学家大会,毫无疑问,作为内地数学界第一人的陈国华,指定会非常忙碌。

    因为去年的时候,数学家大会主席勒雷和名誉主席蒙泰尔他们就给陈国华发来了邀请函,希望他能够做一场报告会,同时再另外开两场关于他之前写的两篇最重要的论文的报告会。

    甚至,就连奈望林纳、盖尔范德等数学界名宿都给陈国华写信,希望后者能够多召开几个报告会。

    不仅仅只是因为今年的大会在京城召开,更是希望陈国华还年轻,多做一些数学研究,带领全球数学家作出更多的数学科研成果。

    先不说数学家本身所在的国家和他们本身的其他想法,仅说他们对数学真理的执着追求,就值得陈国华尊敬。

    最纯粹的数学家应该是埃尔德什了,因为他除了追求数学真理和寻找提携数学天才之外,这辈子就别无所求了。

    而最潇洒的数学家应该就是格罗滕迪克这位原时空的数学皇帝了,当然这个时空,他还在京城这边搞数学研究。

    并且他的研究还都是最前沿的数学课题,对当前世界的影响是很小的。

    当时陈国华就给勒雷、蒙泰尔他们回信了,说是优秀数学家那么多,他都是老人了,应该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这个回信,差点没把勒雷他们给整无语了。

    但仔细想一想,一九四一年出生的陈国华,今年也只是二十九岁罢了,还没到三十岁呢。

    这就很离谱!

    三十岁的年龄,陈国华已经摘得庞加莱-陈国华定理、费马大定理、黎曼-陈国华定理等三个数学顶级桂冠,还有很多其他论文,都已经超过了两百篇。

    他这两百篇数学论文,从数量来说,也已经吊打很多数学家了,从质量来说更是数学界第一人了。

    埃尔德什发表的数学论文确实很多,但质量跟陈国华的论文进行比较,就会被秒成渣渣了。

    其实陈国华在过去一年多也发表了不少论文,几乎每一篇都可以开报告会。

    只不过,就像陈国华回复蒙泰尔他们信件时说的一样,应该给其他年轻人机会才对。

    比如陆家羲,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