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霸王号

    第391章,霸王号 (第2/3页)

要做的足够隐蔽,同时还要满足散热需求。

    也因此,漫长的地下隧道就非常有必要了。

    到时候这些地方都会被安装上大型磁悬浮风扇来散热。

    这种大型磁悬浮风扇就是此前为了研制极紫外光刻机时,研发的磁悬浮风扇的升级版罢了。

    当然,并不是把它变大了,技术难度就没有增加,相反,技术难度还是很大的。

    只是对于陈国华来说,或者对于振华研究所来说,技术都是现成的,唯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如何将它变成实物。

    好在这一切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有资金和人员,加上陈国华的技术,再耗费点时间的话,也就可以了。

    除了大型磁悬浮风扇和漫长隧道之外,最底部这一层,也还有地下水循环系统。

    这个地下水循环系统可不是随便乱来的,陈国华并不会让这些水成为污染京城地下水的源头之一。

    他又不缺钱,没必要在环境保护这一块省钱。

    因此,整个百望山项目工程之所以耗资巨大,其实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毕竟很多细小的项目上面,需要支出的资金确实不少。

    除了需要保护环境之外,还需要在安全层面下功夫,所以这才导致项目主体的投资资金一直在飙升。

    百亿人民币看似很多,实际上,项目开工之后,哪哪都是钱。

    唯一让陈国华值得欣慰的是,百望山项目自从开工到现在,并没有再出现过其他事故了。

    否则的话,他可能真的要头疼了。

    作为百望山项目负责人,严小楼并不知道陈国华为什么要提出这么高的要求,但是看在钱的份上,以及对方的领导身份,他也只能天天死守百望山了。

    “严同志,谢谢伱们的付出,百望山的主体工程到了现在已经快到尾声了”

    逛了一圈之后,陈国华不得不感慨道:

    “当初我把项目交给你来负责,看来是正确的选择,希望你能够再接再厉,把这个收尾工作做好,不要再出任何的事故”

    严小楼闻言,顿时喜上眉梢,连连拍胸口表示没有问题,他肯定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自己的努力能够被领导认可,那就是最开心的事儿了。

    领导一句话,胜过其他人的千言万语。

    在内地这个地方,官本位比什么都要强,而严小楼想要继续往上走,自然少不了领导的提携。

    陈国华点点头,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再勉励了几句,然后才离开了百望山。

    对百望山这个未来嫦娥智能的新家,以及振华研究所未来的科研基地之一,陈国华当然格外上心。

    现如今的五道口那边,都格外膨胀了。

    如果还不继续扩张的话,只怕真的要装不下那么多人了。

    何况,陈国华还想多弄点其他项目。

    这些科研项目他就不会过多参与,就类似直升机项目一样,一开始他就是提供技术资料,后期就只是一个月或者几个月参与一两次这样。

    如此一来的话,这些项目可能需要花费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够出结果,可能会比较浪费资金。

    但对于陈国华来说,能够有钱解决的问题,其实真不算问题。

    科研项目最重要,赚钱的话,对他来说,反而很简单。

    有句话叫人生难得几回搏,陈国华重生一次,到了现如今的地位,考虑事情的时候,自然不会仅仅只是从他个人角度出发了。

    更何况,现在是一九八零年,是改革春风吹满地的大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之下,陈国华也想多干点实事,让自己这只亚马逊蝴蝶改变得更多。

    地安门大街,衙门办公室。

    张继汉看到陈国华又提交上来几份计划书,脸上怎么都掩盖不住惊讶:

    “国华你这也太快了吧?你手头上不是还有很多项目么?你这么搞的话,你自己忙得过来么?”

    说实话,张继汉觉得陈国华这个人有些时候是非常矛盾的。

    明明他自己忙得要死,每次布置任务的时候,张继汉都希望陈国华能够帮帮忙,给个面子。

    结果,陈国华是一点面子都不给,比如上次说的身份证那件事,陈国华就是没有给钱,就只让他自己来想办法。

    话说陈国华都这么忙碌了,可是现在呢?

    又拿出来这么多份项目计划书,别的不说,光是这些技术资料,想要拿出来都是需要时间的吧?

    “领导,您先看完再说吧。”陈国华呵呵一笑,他又不傻,不过他懒得明说,反正对方看完之后,也能够明白的。

    他现在提出来的这些技术,其实是医疗领域内的化学材料专利。

    新材料的出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项目资金、人员、专利保护、工业工艺、用户反馈等等这一系列,都不是研究员能够轻易摆平的事儿。

    简单来说,将一项技术单独完善到能够直接投入市场的程度,其实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儿。

    尽管陈国华自己亲自参与的话,那么问题不是很大。

    一来他有资金和技术,二来他的社会地位很高,在学术界的号召力更是无人能敌,三来他的执行力也很强,所以他自己亲自参与的话,研发速度就会非常快。

    张继汉闻言,古怪地看了陈国华一眼,接着就低头看了起来。

    还别说,这几个项目确实都还挺不错的,陈国华出技术和资金,人才和场地这边就需要张继汉来解决了。

    “五千万?”

    但是,当张继汉看到项目投资资金之后,眼珠子顿时瞪得老大。

    这得是什么神仙项目啊,居然能够有五千万人民币的科研经费?

    按理说,张继汉经常接触振华研究所,应该早就被振华研究所名下的那些超级大项目的投资资金给镇住了,几十上百亿的资金,已经司空见惯了。

    见多了这些大资金的项目之后,张继汉应该不会对这些仅仅只有五千万人民币的小项目感到惊讶才对。

    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

    一来,张继汉最近这段时间已经比较少接触振华研究所的那些项目了,毕竟现在振华研究所可以说是‘自力更生’了。

    项目的一大半研发资金都是靠陈国华自己解决的,上面只是支持剩余的一小部分。

    毕竟今年已经是一九八零年,改开的第三个年头了,科研经费还要继续降。

    更多的资金应该是投入到经济建设当中。

    二来,张继汉也有自己的任务,他需要筹集资金,推动一些项目的发展。

    这就为什么他总是喜欢找陈国华化缘的原因了。

    但是张继汉又不是陈国华,钱不是说来就来,说有就有的。

    就比如说之前克伦佩勒考克斯前来京城治病这件事,张继汉在背后也付出了不少。

    也正是因为克伦佩勒来京城看病了,并且也成功治好了,这才有了后续阿道夫亨特等众多全球富豪跑来京城看病,一下子就让京城赚了几百亿美金呢。

    可这几百亿美金都是人家振华研究所的呀,张继汉想要从这里抠出一点钱,说真的,有点难度。

    碰墙壁碰得多了,自然就不会觉得五千万是小钱了。

    “是的,就是五千万。”

    陈国华还以为对方觉得少呢,于是接着解释道:

    “这五千万人民币是前期投入,如果后期不够的话,我会再增加资金的,具体还是要看项目进度”

    “所以到时候项目成立之后,资金方面一定要把控好,不是说要限制科研人员,而是要尽可能地多实验”

    “只要能够出结果,项目还剩余的资金都会作为奖金,并且我这边还会拿出一千万到三千万不等的资金来奖励他们”

    听到陈国华这么说,张继汉顿时张大了嘴巴,半晌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好家伙,陈国华这么豪爽大方的么?

    直接拿出一千万到三千万来奖励科研人员?

    岂不是说,一旦真的完成了这个项目,那些科研人员就一夜暴富了?

    去年,南方的白云城等沿海城市,还只是小范围的万元户、十万元户,百万元户却是年底才出现。

    可即便是现在一九八零年的六月份,百万元户也是极少数的存在呀。

    结果现在陈国华提出来的这几个项目,居然要拿出来这么多钱奖励那些科研人才,岂不是乱套了?

    “国华,你要是这么说的话,只怕上面不给通过呀”

    张继汉顿时为难说道。

    陈国华却是摊摊手,道:

    “领导,我知道很难,但事在人为,不是么?”

    “现如今是改开,要进行经济建设,所以人才最重要。”

    “之前就说过了要留住人才,内地本身的环境底子确实少了一丢丢,如果连资金也都卡着的话,还怎么留住那些人才?”

    “只要这些人才能够为我解决技术问题,能够为我带来效益,那我为什么要吝啬奖励呢?难道我是资本家?”

    “古话是这么说的,想要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喂草,没有给马儿喂饱,只是画饼的话,这事儿就无法长久,甚至留住人才这四个字也就成了空话白话”

    听到陈国华的话,张继汉脸上的苦涩更甚了。

    虽然他知道陈国华说的是正确的,也十分赞同对方,但步子夸得太大太快,是不是有些不妥?

    甭管是否妥不妥,陈国华已经拿出来了这些项目,自然就没有想着它们会被束之高阁的可能。

    三千万的奖励或许会很多,但适当减少一些,也不是不可以。

    总之凡事皆可商量,何况他刚才提及的留住人才这一点,并不是没有道理。

    “领导,还有最后一份项目您没看呢,先看完再说吧。”

    见张继汉不准备细看其他项目资料了,陈国华只好提醒对方道。

    “还有?不都是差不多么?我等会儿自己看看就可以了呀,你有事就先去忙你自己的事儿吧。”

    张继汉不以为然地说道,但陈国华却是笑着摇头,依然坚持道:

    “领导您还是先看完最后这一份项目资料再说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