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备战

    第十七章备战 (第2/3页)

    “对。”虞醒指着一边的几乎等人的高的木棍,说道:“这里一共六百张。”

    王四哥看这些木棍,除却两头预留搭弦的地方,与寻常木棍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大概是剥皮了。这些木头本有的青色还没有褪下去。

    这一批弓,是虞醒模仿英格兰长弓的思路制造的。中国弓走的是复合弓的路线,制造繁琐,威力是相当厉害的。但是英格兰长弓却是另外的思路,那就是大就好。搞不定精细活。那就搞大的。

    当然了,这里面也是有门道的,并不是单纯的放大。是需要特殊的木头。

    诸葛寨里什么都没有。

    虞醒作为天才级别的科学家,怎么能被这样的小事难倒吗?

    英国长弓需要特殊的木头,是因为需要木头的弹性。

    虞醒很快发现一个现象,即木头刚刚砍下之后,随着水分的脱离,木头的弹性特质是变化的。

    虞醒根据仅有的几个样本,计算出变化曲线,最后选了杉木。并根据弹性变化曲线,得出结论:在砍下之后,自然晾干的情况下,一个月内,弹性是最合适的。过了这一段时间,就不能用了。

    当然了,如果空气的含水量有差别,也会影响弓箭的性能。

    甚至,即便做得再好,虞醒也明白。这其实做不到最寻常的宋弓与元弓的属性。不过,在最佳性能区,也就是固定射程内,表现不差。

    也就是说,这弓箭不要想什么准头,只能固定角度固定方位覆盖射击,至于其他的。别想,虞醒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熬死不少脑细胞了。还想要什么?

    虞醒在做这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特别能够共情米格二十五的设计师,就是不锈钢做飞机外壳,用以对抗最先进美国战机的那位:“都在做到什么样的糟心事。”

    一个发动机硬上,大力飞砖,一个一次性弓箭,量大管饱。

    只是所有人都不相信,毕竟都是军中人士,从小见的就是中国传统复合弓,已经对弓箭有了刻板印象,虞醒拿一根木棍,一根麻绳说是弓箭,脑袋转不过弯来也很正常。

    事实胜过雄辩。虞醒二话不说,上弦,将长棍弯折出一个曲线,搭弓射箭。长箭划出一个优美的弧线,扎在地面上。

    虞醒问道:“这弓除却准头不佳,这个没有办法。还有什么问题?”

    自然生长没有加工过的木头,重心是有偏差的。中国传统复合弓,都是木头,骨头切成片,再用鱼胶等粘合在一起。就是为了避免质地上的差异,造成开弓力量上的偏差。

    只是准头有些偏差。却也是虞醒能够做到的极限了。增加准头的办法,不是没有,而是有很多个,奈何,任何一个都不是现在人力,物力,乃至于时间能够完成的。

    李鹤想要说些什么,但是话到嘴边没有说出来,他觉得这弓太重了,寨子里太多的人,长期吃不饱,恐怕用不了几次,弓箭使用,特别注重力量。没有足够的力量,是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