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十三钗,拆开的是观众的心

    京韵十三钗,拆开的是观众的心 (第1/3页)

    毕竟是开山之作,韩小章很难得的在网上开了一个公众号,暗戳戳的用了假名:安利小马达;也不知道他的脑子咋就抽了一下,申请完毕自己都感觉丢脸,心虚的左右看看,还好,没人注意到,于是,深藏功与名。

    影片申请了影院和网播两种形式,就是时间上错开了大约半个月左右,所以,影院先和观众见面了。说实在的,好多观众是奔着边导去的,毕竟边导出品,必是精品。第一波观众等到电影开始,嗯,还是那个味,开场就是战后的废墟,残留着战争后的遗迹,苍凉肃杀的氛围感拉满,说实在的,期待值也没有那么大,熟悉的处理方式,熟悉的手法,还成。

    紧接着镜头一转,捕捉到十几个仓皇奔逃的身影,看着都不大,好像是女学生,惊慌的小脸、害怕的神情、无助的眼神,勾起了观众的心绪。天,这群没战斗力的孩子,能有好?用后脚跟都能想到接下来她们的命运。

    学生们仓皇的逃到教堂,一不小心碰倒竖屏,谁知道还有一群女人躲藏在那,看她们的穿着、打扮、举手投足的动作,哪哪都透漏着不对劲,交谈中恍然,我去,她们是歌姬,旧社会取悦富人的戏子。

    随着剧情的进展,各类角色层第出现,观众们懂了,这是战争中底层小人物逃亡的电影;孩子们的身份也昭然若揭,她们是教堂唱诗班义工,教父已经死于乱战中,更可怕的是,孩子们还被那群恶魔发现了,恶魔头头也不知道吃错药了还是想笼络人心,竟然要求孩子们参加七天后的欢迎仪式,观众的心都吊了起来,结局不用想都知道,最后走向死亡必成定局。

    这时候,那群被人们看不起、甚至厌恶的戏子们勇敢的站出来,她们居然愿意顶替她们参加仪式,只是为了救那群可爱的孩子们。中间每个人面对死亡各有各的心理纠结,原因只是因为其中一个孩子的一句话,“姐姐,你们不是祸水,你们是勇敢的人,你们应该好好的活着”。

    看到这里,观众们真的共情了,是啊,谁又比谁高贵呢?乱世,每个人都不容易的活着,她们没有抢、没有偷,谁敢说她们就低贱了?孩子们因为男主角的到来,终于被说动,那群歌姬们临行前要给孩子们做最后的表演,随着软糯、嗲嗲的戏腔出来,女性观众的眼泪不自觉的流下。

    由于小孩子的人数是13个,可是,歌姬只有12个,这时候于鹏扮演的教堂小员工勇敢的站出来,打算女扮男装,充当第13个唱诗班义工,看着他笨拙的模仿女孩子的走路姿势,很可笑,可是观众们都笑不出来,满眼的都是心疼。

    当电影结尾,那群可敬的歌姬死在恶魔爪牙的手下,孩子们顺利逃出魔爪的时候,观众们长舒一口气,成功了,可是心里还是很难受,闷得厉害。片尾曲响起,韩小章采用的是原世界轰动一时的戏腔演唱【赤伶】: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伤心离别歌。。。然后那群歌姬整整齐齐、迈着妩媚的步伐像从屏幕中走出来的时候,观众们再也绷不住了,哭的稀里哗啦,电影最后一幕画面停在这,永远定格。

    走出影院的观众难得的没有交头接耳,沉默的、悲伤的走出放映厅,外面的工作人员和等待的观众很奇怪,怎么了?电影不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