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论大明国运

    第42章 论大明国运 (第3/3页)

在此过程中,道衍对李青也惊为天人,因为李青的很多理论,虽然太理想化,根本无法实施,却异常惊艳。

    一直到暮色降临,李青才结束话题。

    道衍叹道:“若有一天王朝覆灭,当新的王朝建立,重新制定秩序之时,永青侯的这些理论,未尝不能实施。”

    李青怔了一下,轻轻点头,随即笑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青获益匪浅。”

    “永青侯客气。”道衍也跟着笑道,“其实也不用悲观,这个世界一直如此,都是在从好变坏,从坏变好。”

    “阿弥陀佛。”道衍打了个佛号,来一句很有很有哲理的话,做结束语:“它会好,也会坏,它会坏,就会好;

    四季交替,王朝更迭,反反复复,无穷尽也。”

    ……

    翌日。

    李青去见了三宝。

    这些年三宝一直在海上漂泊,每次回来都会立即忙着第二次出海,这次,朱棣给他放了半年的假。

    朱棣嘴上说着心疼三宝,实际上是欲扩大规模,让三宝再督造些舰船。

    多年的风吹日晒,让三宝看起来老了许多,刚四十岁的他,看着跟五十岁似的。

    三宝将他迎进客堂,让下人备上酒菜,二人吃喝叙旧。

    李青举杯笑道:“三宝你这一番功绩,必将名垂史册。”

    “都是皇上雄才大略。”三宝举杯和他碰了一下,矜持道,“换了旁人,不见得比我差。”

    “哎?功就是功,何须妄自菲薄。”李青饮尽杯中酒,笑道,“海上生活如何?”

    “大海波澜壮阔,浩瀚无垠,百看不厌啊!”三宝放下酒杯,“先生若有机会,三宝真想带你去看看。”

    李青苦笑:“怕是没这个机会了,皇上恨不得让我天天干活,才不会让我去呢。”

    他也没想着出海,抽不开身是一,主要还是出海一趟得两年多,太耗时间了。

    他的时间多,但三女不一样。

    “说说海上的事儿吧。”李青笑道。

    “这可就多了。”说到这个,三宝来了劲儿,“通商贸易太过枯燥,给先生说说打海盗吧。”

    李青点头,“海上的海盗多吗?”

    “去那么多国家,哪能一直风平浪静啊。”三宝笑道,“除了打海盗,我还要代表大明,帮着小国调解争端,宣扬国威的同时,还要促进各国和平,可不光是贸易。”

    ……

    三宝孜孜不倦地说着打海盗,以及与各国交流中发生的趣事儿。

    他说的兴致勃勃,李青听的兴致勃勃。

    一场酒,二人喝了两个时辰才结束。

    三宝遗憾道:“真想带先生、太子去海上,分享三宝的所见所闻,让你们也看看海洋辽阔,那等壮观景象,非言语能够表述。”

    “以后总有机会。”李青笑笑。

    ——

    朝堂风平浪静,老大干活,老二挑老大毛病,朱棣统筹全局。

    争嫡依旧在继续,但都是在朱棣制定的规则中进行博弈,建都、通运河的工程也进行的有条不紊。

    李青见有他没他没区别,便向朱棣请了个假。

    其实,朱棣开始是拒绝的,后来李青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朱棣就同意了。

    他这次请假,不是为了带着三女游山玩水,而是想去之前的道观,看看师父在不在。

    距离朱棣进京已经十年了,十年来,师父张邋遢一次面都没露过。

    李青想老头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