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你大老远来北平,就是为了埋汰朕吗?

    第68章 你大老远来北平,就是为了埋汰朕吗? (第2/3页)

    “不是这个意思。”李青扶额,安抚道,“皇上建织造局、开海洋贸易,编撰大典……雄才大略,鲜有人及,较之秦皇汉武也不遑多让;

    然,秦皇汉武的赫赫功绩也非他们一人之功,汉武帝有卫青、霍去病,秦始皇能统一六国,也离不开杀神白起的铺垫;

    我的意思是,皇上之所以立下这丰功伟绩,离不开太子的周旋。”

    李青正色道,“太子真心不容易,这点,皇上你也知道,你对他的能力也是认可的,不是吗?”

    “昂。”朱棣脸色好看几分,哼道:“他理政能力是蛮不错,就是和文臣走的太近了,朕就烦他这点。”

    “……”李青翻了个白眼,“他若不和文臣亲近些,大明说不定…就崩了,皇上你咋就看不明白呢?

    不是太子要和文臣亲近,而是为了大明,他只能和文臣亲近。”

    朱棣清了清嗓子,哼道,“朕承认,施政…有些问题,高炽他确实辛苦,不过,事情哪有这么严重。”

    “非也。”李青严肃道,“大明立国这么久,其实一直没怎么休息,洪武初期内乱还未平定,中期征伐漠北,直到后期百姓才得以喘息;

    但没休息多久,靖难之役再次打响;

    接着,又是……一系列大动作,百姓早已疲惫。”李青劝道:“收手吧皇上!”

    朱棣沉默,有心反驳,却找不到借口。

    李青说的句句属实,大明建国近五十年,真正休养生息的时间也就十几年,百姓负担确实重。

    “朕是花了不少钱,但朕也能挣啊!”朱棣强行挽尊,“海上贸易赚的钱少吗?

    是,高炽领着一群文官开源节流,的确为缓解国家财政做出了贡献,但,他们有朕弄得钱多吗?”

    “没有!”李青摇头,“但是皇上,海上贸易能顺利执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太子给了他们希望,若太子表现的如你一般,海洋贸易定会状况频出;

    皇上莫忘了,建新都、通运河时,遇到的种种问题,甚至就连织造局也失过火。”

    李青道,“正是因为太子对文臣的亲近,才让他们选择了忍耐,不至于撕破脸皮;

    当然,皇上的铁血手段震慑,也起了关键性作用。”

    朱棣脸色不太好看,却也没有驳斥,自顾自坐到桌前,倒了杯茶,细细品着。

    见他听进去了,李青趁热打铁,“秦始皇横扫六国,然,他死后不久,大秦家亡了;

    汉武帝杀的匈奴闻风丧胆,可也造成了国力空虚,户口近乎减半,农民起义不断发生,阶级矛盾尖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