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论府兵制、募兵制度的优缺点

    第26章 论府兵制、募兵制度的优缺点 (第2/3页)

阳,以及新晋大学士杨廷和都在,竟是在这里票拟。

    几人票拟,朱厚照批注,有意见不合情况,也不用打回内阁去,直接当面说,效率倒是出奇的快。

    这样既可以和办实事的内阁拉近关系,又可以节省办公时间,可谓是一举两得,小皇帝脑袋瓜还挺好使。

    只不过,新君如此亲近内阁,六部怕是要难受了……

    李青种种念头一闪而过,提前道,“微臣李长青,参见吾皇万岁……”

    “免礼。”朱厚照条件反射性地道了句,抬起头,才见李青缓步走来,连个撩袍动作都没有。

    朱厚照没好奇道:“今儿怎么想起来朕这儿了?”

    “有些想法,想说与皇上听。”

    “嗯…,搬张椅子来。”

    内阁四人抬头看了眼李青,又继续忙手头上的事,然,耳朵却是竖起,想听听李青要说什么。

    李青在小皇帝面前的话语权有多大,他们再清楚不过,甚至,都动过拉拢的念头,奈何……

    李青软硬不吃。

    不仅是他们,六部同样碰了一鼻子灰。

    小太监搬来椅子,李青接过,在朱厚照面前坐了,道:“是关于军事的问题……”

    李青将王守仁阐述的情况,简明扼要的说了下……

    朱厚照拧着眉,缓缓放下朱笔。

    几个大学士亦面露惊诧,眉头皱起。

    杨廷和是新人,自然要担起‘喉舌’的责任,拱手道:“皇上,军中无小事,改动制度更是天大的事,此事需慎之又慎啊!”

    “杨卿以为该当如何?”朱厚照抬头望向他。

    杨廷和被问的一愣,稍微想了想,道:“祖制不可轻易更改。”

    “臣附议。”刘健附和。

    谢迁亦是赞同。

    李东阳蹙眉沉思,左右为难,选择沉默。

    都是杰出政治人物,且屹立在权力巅峰,这些也算不上秘密,他们清楚这些,但,他们更清楚改动军中制度牵扯有多大,一个不慎,便是弥天大祸!

    因此,一直无人提及。

    他们不是看不到军队制度的弊端,可失败的代价……太大了。

    李青没说话。

    议政,辩论,这种时刻,越早暴露自己真实目的,越被动,后发方可制人,先发只能受制于人。

    朱厚照沉吟道:“李卿的意思可是……搞募兵制?”

    “皇上,万万不可啊!”杨廷和忙出言阻止。

    朱厚照皱了下眉。

    李青倒是十分和气,笑呵呵道:“皇上虚怀若谷,杨大学士不妨直言。”

    闻言,朱厚照也不好发火了,闷声道:“说说吧。”

    杨神童学问渊博,当即引经据典,道:“历史证明,府兵制才是最优选,募兵制……皇上,兵到用时方恨少啊!”

    “纵观历史,大一统王朝几乎没有上来就用募兵制的,之所以后来用募兵制,那是因为府兵制进行不下去了……”杨廷和深吸了口气,道,“当然了,宋代倒是一上来就用了募兵制,可这是有原因的。”

    “宋代在建国之初,对土地、户籍的掌控力就很弱,不得已才搞募兵制,当然了,这其中也有宋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