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古今第一神物归墟鼎

    第196章古今第一神物归墟鼎 (第1/3页)

    这猜测一起。

    饶是陈玉楼神色间也忍不住闪过一抹难以置信。

    关于秦王八镜的传闻。

    不仅存在于民间志怪杂谈,历朝历代读书人笔记,甚至史书中都有记载。

    法家古镜,乃是法家祖师所有。

    据说这面铜鉴铸造于紫阳山上,能照破天地礼义廉耻。

    秦皇政一统六国后,收拢六国无数古董,其中就有这面铜鉴。

    因为此类铜镜,共有八面,被他收纳于宫中,时常欣赏,所以被冠以秦王八镜的名号。

    另外,在名气上虽然不如秦王照骨镜。

    但法家古镜是镇伏求正之器,最是能够克制邪煞妖魔。

    始皇帝登基之初,黄河种有鳌尸兴风作浪,覆没船只无数,他便是命人取法家古镜,悬在黄河之口。

    自此过后。

    鳌尸之祸被彻底镇伏。

    此中也能窥见一斑法家古镜的强横之处。

    但无论哪种传闻,都从未将它与归墟古国联系起来。

    但……

    眼前发生的一幕,却是真切无比。

    一时间,让陈玉楼都不禁有种恍惚之感。

    按照时间线算的话,归墟古国可以延续到几千年前的夏商时代,到西周时,国力更是达到了鼎盛。

    借助于水中龙火铸造神器。

    只不过,从周天子令其造归墟卦鼎后,这个海中古国便渐渐归于没落。

    到了秦汉时代。

    更是几乎一度消亡。

    一部分人继续生活在海底,更多的人则是上岸,渐渐衍生成为疍民。

    而法家古镜现世的时间。

    却是战国时代。

    这么算的话,法家祖师前往归墟古国,请动归墟之民为其铸造铜鉴,似乎也能说得通。

    只是,若是如此,结论就和紫阳山相悖。

    “紫阳山……”

    陈玉楼眉头微皱,敏锐的点出此处。

    但念头才起,他又不禁苦笑着摇摇头。

    要只是时隔百年千年,或许还能找得到,但几千年过去,沧海桑田,先秦时代的古地名,早都不知道更改了多少次。

    不说别的。

    光是他听过的紫阳山。

    就要三四处。

    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吴山东南第一峰。

    不过那一处的紫阳山,最早也只能追溯到元朝,因为山上建有紫阳庵,方才有了紫阳山之名。

    在那之前,书中多称其为瑞石山。

    想要准确找到先秦时代的紫阳山,难度不异于登天。

    这年头交通不便,消息也极为闭塞。

    一如之前在瓶山丹井棺山中,遇到的那位青池道人遗蜕,按照墓志铭和棺壁照影中所留,他自述为青池山人。

    但事后,陈玉楼特地让人去江湖上打听过。

    几乎完全找不到青池山这个地方。

    “不过么……”

    收起心头杂念。

    陈玉楼眼神一凛,目光继续落在那枚铜鉴之上。

    准确的说。

    是法家古镜四周那一枚枚犹如金线的縎石上。

    这也是法家古镜最大的特征之一。

    縎通骨,也有一种纺丝之意。

    陈家世代倒斗,经手的古董明器何止万千,陈玉楼自小就在观云楼中长大,古董堆积如山,一双眼力也由此练到远超常人的地步。

    但就算是他,也还是第一次见到縎石。

    非金非玉。

    偏偏刀剑难破。

    此刻目光落在那一圈作为点缀的縎石上,陈玉楼心头忽然一动。

    下意识伸出手指,在縎石上轻轻划了下。

    质地细腻,犹如玻璃。

    “这是高温融化后的琉石?!”

    感受着那种特殊的质感,陈玉楼一下明白过来。

    难怪只在书中见到。

    却从未听过縎石之名。

    此物若是只存在于归墟深海,是无穷无尽的水中龙火熔炼而成,被归墟古民作为金石点缀,远在陆地的人又怎么会知晓。

    最关键的是。

    随着归墟古国消亡。

    此物也跟着一起消失,更是再无人知道。

    “所以,这方铜鉴和归墟古国间还真有一点联系?”

    想到这里,陈玉楼忍不住喃喃出声。

    这谁能想得到。

    法家祖师曾远赴千万里,前往归墟之地,请人为他铸造一枚铜鉴。

    说出去都无人相信。

    毕竟就算是他,此刻得出这个结论后,也有种天方夜谭的感觉。

    “不对。”

    惊疑之间。

    陈玉楼似乎想到了什么,向来从容平静的他,胸口下竟是罕见的传出一阵跳动声。

    法家古镜出自归墟古国。

    那么,是不是说,它其实可以作为归墟卦镜的替代品。

    只要去百眼窟找回最后一枚无眼龙符。

    也算是让归墟古鼎重现世间了?

    如此一来。

    之前的重重忧虑,岂不是也就一散而尽?

    要知道,归墟古鼎最难的不是四符,而是那一镜。

    从西汉时周天子穆王墓被盗破,古鼎、四符、一镜,便流落四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