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苟富贵,勿相忘【6400字】

    第257章 苟富贵,勿相忘【6400字】 (第1/3页)

    炸蜂蛹,炸鱿鱼,炸花生,蒜白炒鸡,黄炒肉,蒸鸡蛋,炒冬瓜,酸菜腌蒜苗,时令青菜以及一个沙虫粉丝汤,菜式虽然不算多,但份量都比较足,而且味道绝佳。

    其他人不用多说,没少品尝邓世荣的厨艺。

    就说刘爱红,她是第一次品尝到舅舅的厨艺,当即便惊为天人。

    尽管她早就知道舅舅的厨艺不凡,但真没想到会好到这个地步,哪怕是张国富这个大厨,似乎都比舅舅逊色一筹。

    尤其是那道炸蜂蛹以及炸鱿鱼,那是真的太绝了。

    这一顿饭,刘爱红吃得比平时都要饱,甚至还跟阿珍表妹一起喝了半碗米酒,算是真正的尽兴了。

    在吃饱喝足后,刘爱红忽然有点想哭。

    她没嫁人之前,在娘家一个月吃不上两次肉,偶尔有肉吃也只是过过嘴瘾而已,根本不可能让她放开肚皮吃。

    说句不夸张的,她长这么大,在娘家吃猪肉还从没腻过。

    直到她嫁给了卜大石,到舅舅家的饭店工作之后,便过上了天天都有肉吃的日子,现在回到舅舅家又吃了一顿如此美味的晚饭,对比现在,以前的日子真的不是人过的。

    嫁对人,真好!

    ……

    一家人在吃完饭后,便和亲戚们一起围着火堆继续烤火聊天。

    张秀萍把两个手掌张开,一边烤火一边笑着说道:“爸爸,我看你这个木棚搭得挺漂亮的,到夏天的时候坐在底下乘凉,估计比在屋里凉快多了。”

    邓世荣微笑道:“也是请阿梅婆家人过来搭的木棚,他们家祖孙三代都是木工,技术在这十里八乡也算是有名的了。”

    邓允珍问道:“爸,你这电视机,就直接摆在外面啊?”父亲买电视机的消息,她们虽然没有回来,但还是知道的。

    邓世荣道:“每天来家里看电视的人太多了,如果把电视机放屋里的话,家里不知道要被挤成什么样,放在外面就好多了,来多少人都没有影响。”

    邓允泰问道:“爸,家里能收到几个台啊?”

    邓世荣道:“就广东、广西、湖南、中央这四个电视台,等六点半就要放电视了,你们想看电视的就赶紧去冲凉(洗澡),正好现在水是热的,把热水装完了,就可以继续放水进去烧了。”

    这个年代的农村没有自来水,没有热水器,没有煤气,夏天都是洗冷水,冬天洗的热水,都是用柴火烧出来的。

    一般农村的灶台,几个烧火口跟后面的那个锅都是相通的,比如说煮饭炒菜的时候,火都会烧到后面的一个锅,客家人管这个锅叫做“尾(mui1)煲”,尾煲的水基本就是用来冲凉的。

    如果家里人多,热水不够的话,就另外起锅再烧水。

    像邓世荣家人比较多,如果个个都冲凉的话,那每天不知道要用多少柴,所以到了冬天之后,小的那几个都是隔天才洗一次澡的,天天洗澡的那都是成年人。

    这还是邓世荣家,村里其他人家就更加不用说了,孩子都是洗一下脸和脚而已,隔两三天才洗一次澡,而大人基本也是隔天才洗一次澡。

    因为这个年代的柴火还是比较缺乏的,特别是山岭分到户以后,伱只能到自家的山岭去打柴,如果不砍树的话,光是山上那些杂草,可扛不住这样烧。

    毕竟,杂草长起来也是需要时间的,你天天过去割,有多少够你割的?

    也就那耶村今年一直在开垦果园,大家都把自家山岭上的树木全砍了,所以短时间内不缺柴烧。

    但俗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山岭种了果树之后,家里可就断了柴火的来源了,到时想要打柴除了去公共山岭,就只能去偷别人山岭的。

    总之,柴火是家家户户都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没有稳定来源的情况下,自然是能省则省。

    听到邓世荣这么说,众人便分批去冲凉。

    很快,村民们便拿着板凳过来占位看电视了,看到邓允泰等人自然免不了要打招呼寒暄几句。

    过了六点之后,过来看电视的村民就越来越多。

    看到这么多人赶过来看电视,邓允珍等人都理解父亲为什么要把电视机摆在外面了,要是把电视摆在屋里的话,这么多人挤进去,说夸张一点,那真的是屋子都要挤塌了。

    六点半,邓世荣准时打开了电视。

    虽然电视机他是买回来了,但邓世荣这么久以来都是开给村民们看,他自己是很少看的,对于这个年代的电视节目,他是真的没什么兴趣,也就今年的春晚值得他期待一下。

    因此,把电视打开后,他就任由儿女们以及村民们看,而他则回到火堆前继续烤火。

    没过多久,张秀萍也冲凉出来了,她今天洗了头,坐到火堆旁边一边烤火一边梳头。

    邓世荣道:“阿萍妹,前面给你留了位置,你可以过去看电视了。”

    张秀萍道:“电视晚一点再看,我头发湿,先烤干一下,顺便跟爸爸你说一下饭店今年的经营情况。”

    邓世荣七月的时候,利用系统空间,短短几天的时间内便赚了二十几万,对于饭店的那点盈利其实不是很看重,不过这饭店是他为儿子和儿媳准备的练手之作,自然也想知道他们把饭店经营成什么样了。

    “嗯,那你就说说吧!”

    饭店的账目都是张秀萍经手,对于数据她是张口就来:“爸,咱家的饭店五月十八开业,到昨天为止,一共是经营了七个月出头,总营业额是25687元,净利润是12493元,平均每个月的利润有1780元左右。”

    听到这里,邓世荣点头笑道:“这已经不错了,饭店主要是你们三个人负责,平均下来一个人也能赚到差不多六百块钱,不比我和允贵承包的缸瓦厂差了。

    而且,缸瓦厂基本没有太大的发展了,能稳住现在的收入就不错了,但饭店目前的这个收入只是起步,现在国家改革开放,农民越来越富裕,大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去饭店吃饭的人肯定也越来越多。

    所以,只要好好经营,这饭店的生意应该会越来越好的。”

    张秀萍管理饭店半年多,除去像自行车零件厂这种额外的大客户,单以散客来算,营业额其实是一个月比一个月高的。

    因此,对于公公的说法,她是非常赞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