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最后一场大戏

    第二百九十四章 最后一场大戏 (第1/3页)

    随着号角声,黎明的曙光即将出现,在米纳斯提力斯的高坡上,洛汗骑兵已经准备就绪。

    根据事先的几次排练,所有群演都准备就位了。

    除了前排是由好莱坞专业的群演之外,组成这个骑兵阵列的,基本都是当地部队,牧民所组成的队伍。

    十多个执行导演带着五十多个助理导演穿梭在队伍当中,安排站位,保证镜头里不会出错,不会穿帮。

    宁浩和其他十几个中方助理导演,和中方参与的群演沟通:“一会你们看前面的人,喊death这时候,就跟着喊,声音大一点。

    有多大声就喊多大声,知道吗?”

    “知道了,”配合参与拍摄的部队纪律严明,虽然做群演相当屈才,不过却能给当地牧民和参与的群演做個榜样,起到带动的作用。

    白城面前佩兰诺平原之战,是中土世界第三纪元最大的战役。

    它于第三纪元3019年3月15日的黎明时分打响,于落日时分结束。

    在这场大战中,希优顿王恪守埃奥尔之誓,率领六千名洛汗人骑兵奔赴佩兰诺平原,援助刚铎。

    也正是在这场大战中,伊熙尔杜的继承人、阿拉松之子阿拉贡,乘着来自大海的风来到刚铎王国,王者归来。

    他们共同对抗来自魔多的大军,最终洛汗与刚铎获胜,索隆遭到了意料之外的失败,并折损了大将安格玛巫王。

    这是原著的剧情,而彼得·杰克逊则把时间改了一下,改为白城抵抗了一夜,洛汗骑兵行军一夜,最终在黎明时分抵达佩兰诺平原。

    小吉伯特则更近一步,洛汗骑兵抵达前的战斗,是白天到黑夜的一个转换。

    甘道夫在城中奋力指挥,城中将士浴血奋战到最后一刻。而黎明前的夜最难熬,最能消磨人的抵抗斗志。

    就在这个时候,一声号角的响起,伴随着黎明的曙光,出现了新的希望。

    电影画面比文字好一点的就是,文字需要靠读者自己去想象,而电影直接把想象的画面变成现实。

    不过文字的魅力在于,人的想象是无限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想象的画面,各有不同,所以文字才会经久不衰。

    等现场所有安排得差不多了,这场大戏正式开拍。

    伯纳德·希尔穿上盔甲,带上头盔,骑上马,在洛汗骑兵阵前来回奔跑,跃马扬鞭。

    他目光坚定的看着远方平原上半兽人的大军,密密麻麻,数不胜数。他能感受到士兵眼里的恐惧,他需要消除这种恐惧。

    于是希优顿王发表了战前演讲,开始做部署:“伊欧墨,带着你的人从左翼进攻。”

    “准备进攻。”伊欧墨举着旗帜,从左边退出镜头。

    “加姆林,跟着王旗,从中间进攻。

    葛林伯,穿过城墙后,从右翼进攻。”

    希优顿王下的命令不是随便乱下的,这其实是中世纪常用的一种骑兵战术。虽然简单,但在冷兵器,骑兵本身就是大杀器。

    中世纪的领主,只要有五十个骑士,就能称霸一方,可见一斑。

    当然,欧洲中世纪这点体量来到东方,估计会被打得屎都出来了。这是指近代以前,近代在我大清的努力下,成功成为了东亚病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