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尉缭:不知上君知道吾老师呼?

    第262章 尉缭:不知上君知道吾老师呼? (第2/3页)

    “启奏大王。”

    “楚国大变,国内崩乱,三家争权,楚王无力。”

    “此乃我大秦攻楚之机。”

    “臣愿领兵进攻,攻灭楚国,助大秦一统。”桓漪当即站出来,大声请命。

    嬴政没有直接同意,而是看向了赵封:“赵卿,以你来看,要攻灭楚国需要多少兵力?”

    “回大王。”

    “楚国疆域辽阔,兵力与昔日赵国相当,而且皆为悍卒。”

    “想要灭楚,至少需要六十万兵力,甚至更多。”赵封缓缓开口道。

    “臣只需要函谷大营二十万兵力,一定可灭楚。”

    “楚国如今内乱,朝局不稳,大好良机,纵然楚国有兵力不亚于昔日赵国,但内乱之下,楚国也定然无法发挥其国力。”

    “再而。”

    “楚国君王只是傀儡,真正掌握兵权在于三家。”

    “臣有信心灭楚。”桓漪大声请命道。

    “启奏大王。”

    “吾大秦如今粮库虽然充盈,但也经不起两大营太过消耗,此番桓漪上将军以本部二十万兵马灭楚,必可取得奇功。”

    “为保我大秦国力不损,臣相信桓漪上将军一定可灭楚。”

    隗状站出来,大声附议道。

    “臣附议。”

    “昔日灭赵时,吾大秦动用两個大营兵力,所动人力超八十万,粮草运输,辎重转运。”

    “这些都是难题。”

    “兵力越多,损耗越大,兵力越多,运输愈发难。”

    “桓漪上将军有如此信心,如若能够以一个大营兵力灭楚,那便是吾大秦之福。”

    “还请大王慎重考虑。”

    一个个大臣站出来附和。

    一幅都支持桓漪领兵攻楚的势头。

    看到这。

    赵封淡淡一笑,无所谓的摇了摇头。

    摆明了。

    现在他们就不想看着自己再次领兵出征,再次立下灭国之功。

    一旦立下了,国尉之位就彻底定下了,而且无人可以阻止。

    不过。

    这一战,赵封根本没打算去争。

    楚国辽阔,兵强马壮,想要灭必须以绝对的优势,纵然秦锐士战力强大,但楚国也不弱。

    “赵卿,你觉得呢?”

    嬴政面无玻璃的看向了赵封。

    “臣还是坚持己见。”

    “想要灭楚必须要绝对的兵力优势,楚国虽有乱象,但如若我大秦进攻,对于他们而言便是大敌入侵,一旦灭国,他们的一切权柄都将无存。”

    “故而,他们会全力抗衡我大秦。”

    赵封缓缓开口道。

    “这是赵封上将军心中所想。”

    “然。”

    “臣还是想要去拼一把,如若是赵封上将军想错了,楚国朝局不定,无法抗衡我大秦,那就是吾大秦之喜。”桓漪一脸严肃的启奏道。

    摆明了就是要夺取这一次出兵之机。

    嬴政扫了一眼朝堂,又看了一眼赵封。

    显然。

    他没有想到为何赵封不去争取这一次出征之机。

    原本他心中也是有想法,趁着这一次让赵封再立灭国之功,晋国尉,达到了武臣极致。

    “既桓卿有如此自信,孤又怎会不成全?”

    “不过。”

    “既领兵,自当慎重。”

    “不可让孤失望啊。”嬴政语气之中带着一种压迫感。

    桓漪浑身一震,面带喜色的一拜:“臣绝不会让大王失望。”

    “此战,必灭楚国!”

    而看到嬴政下诏。

    原本忐忑的隗状此刻也是松了一口气。

    “此番进攻楚国之机终究没有让赵封得了去。”

    “如此一来。”

    “只要桓漪能够灭楚,这一次灭国之功就没有赵封的份了。”

    “只待楚国亡,剩下一个齐国就不足为虑了,甚至有机会直接逼迫齐国投降。”

    “只要让赵封无法更进一步,对于吾等就是好处。”隗状心底暗暗想到。

    “启奏大王。”

    “臣在府中研习三月,耽误了归乡之日。”

    “如今大战既有桓漪上将军领兵,臣也无需操心了。”

    “臣恳请大王准予臣归乡休沐。”

    赵封躬身对着嬴政一拜,大声请命。

    一听这话。

    嬴政也是带着几分生气的瞥了赵封一眼。

    “孤刚刚赐你在府中休沐三个月,如今又要归乡,怎么?这么不想留在咸阳?”嬴政语气带着几分不悦的道。

    “赵封如今之举实则是有些居功自傲了。”

    “好啊。”

    “引得大王不喜,赵封这是自取灭亡。”

    “身为臣子却屡屡不上朝,此乃大忌。”

    “终究是太过年轻气盛,将军中当做了朝堂了……”

    许多大臣也听出了嬴政话里的不悦,都不由得暗暗幸灾乐祸了。

    然。

    实则赵封根本就不担心什么。

    因为嬴政这种语气他早就非常熟悉了。

    在章台宫内几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