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人才引进

    第74章 人才引进 (第1/3页)

    老汉眼前一亮,虽然大字不识一斗,但是十五亩几个数字还是认识的,他咽了咽口水,幸福来得太突然,他真的不敢相信。

    老汉用颤抖的声音道:“你,你是说,这田契给老汉了?这田也属于老汉了?”庄稼人对田地有着一种本能的热爱,虽然没见到真正的田地,但是这田契在他手中仿佛有千斤重量,老汉的脸渐渐变红,心跳疯狂加速。

    景昭道:“我对天发誓,若有半句假话,天打雷劈。”

    周围的民众一片哗然,显然,众人麻木的眼神中有了一丝神采。打铁要趁热,景昭又点起一个中年汉子道:“大叔,你是做什么的?”

    景昭眼光很毒,此人上肢肌肉发达,不是铁匠也是木匠,总之是工匠之类的人物。

    果然,那人道:“我在湖广打铁为生,流贼打来,为了避难,才来的,家里也是五口人。”

    有了老汉的经历,这中年汉子眼神中充满了期待,景昭点点头,也从怀中掏出地契,给他道:“这是十五亩地,您收好了,方才您说您是打铁为生,我们谅山府对工匠有更好的政策,除了田地之外,一个铁匠,进入工坊,每月有二两银子的饷银,干得好还会增加。这是五两银子,是给工匠的安家费,跟我走,你会有好日子过。”

    说罢,掏出五两银子递到他的手上。

    中年汉子双手捧着银子,眼睛有些湿润,这简直,这简直就是活菩萨啊,如果说田契还不能证明真假,这银子可是实打实的,从来没有听说铁匠这个身份还能获得安家费的。

    边上的老汉急忙道:“大人,大人,小老儿说错了,小老儿说错了。”

    方才还有些不冷不热的,现在立刻改口称小老儿了,“小老儿的儿子是木匠,千真万确的木匠。”

    人就是这样,当看到别人得到真金白银的好处之后,自己就坐不住了,起了比较的心思。

    景昭笑了笑,“大爷,不用着急,我身上没有带太多的银子,方才只是举个例子给大家看,去了谅山府,工匠、教书先生、士兵、农民,都会得到应有的待遇,我方才说的都是实情,人无信不立,否则我大老远跑到这里来给大家说明干什么呢?”

    他拍了拍手,“只要是愿意去谅山府的,跟我走,尽管去看看我说的是真是假,你们去了,若是假的,再走也不迟,若是真的,你不去不是损失大了?”

    老汉连忙接话道:“是啊,去看看就是,又不从身上掉一块肉。老汉从河南一路逃难过来,都走了不知道几千里还是几万里的路了,多走几步也没关系。”

    话音刚落,人群便立刻响起了一片附和声,民众们纷纷道:“是啊,是啊,说得有理,去看看,去看看吧。”

    景昭趁热打铁道:“这就对喽,我们在镇南关外设立了营地,大家去那里中转一下,然后就可以进入谅山府,到时候,是真是假,一目了然。”

    “这高衡为了忽悠民众去他那里,还真是下血本,这小伙子演得真不错,倒是个人才。只是这么多人去了,他若是兑现不了,又该怎样收场呢?”

    来宾县营地的一个角落里,两名文士站在一起,身边有几个穿着劲装头戴斗笠的魁梧汉子,若是细看,就会发现,此人竟然是方震孺。

    原来,方震孺虽然安排孙定全权负责,但是第一次,自己还是有些放心不下,特地来看看,正好碰到了景昭宣讲的这一幕。旁边的汉子都是他的护卫,另一个文士正是孙定。

    景昭虽然讲得头头是道,但是他却不太相信,若说土地尚且能解决,钱粮的事情万万不可能这么简单,高衡若真是这么干,十万人,在没形成生产力之前要消耗多少钱粮?高衡才多大势力,手中能有多少钱,这么干还不瞬间垮台,在方震孺看来,这就是吸引民众的一种手段,先把人带过去再说,这种条件是不可能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