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恐怖战力

    第122章 恐怖战力 (第2/3页)

郎机和虎蹲炮、子母炮若干。若是遇到大兵团攻击,双方可以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炮战。

    此刻,刘肇基早就下令全军火炮做好准备,敌军一旦攻击,就用火炮来杀伤他们。炮手们点燃火把,紧张注视着前方,只等刘肇基一声令下,就火炮齐射。

    “章京大人,到底打还是不打?”几个拔什库围拢过来,对塔克舒道。

    塔克舒咬了咬牙,他心中已经有了方案,可再完美的方案也不可能避免伤亡,自己就一个牛录的兵力,在多尔衮和满洲高层看来,满洲八旗的每一个勇士都是极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一个勇士的性命用十个明军都不能交换。

    他问部下道:“我军优势在于骑兵快速突击,敌军火炮有射程之利,我们若是集群突击,容易被敌军火炮杀伤,只有分散突击,以壮达领兵,小队突袭,从四面八方攻击明军大阵,发挥骑射优势,不跟敌军绞杀在一起,远距离用重箭杀敌。这样既能分散敌军的火炮,又能扰乱敌军阵脚,只是我军将没有指挥,壮达各自为战,等敌军溃散之后,我们再冲上去追杀,你们有信心吗?”

    众人这才明白塔克舒的用意,壮达就是满洲八旗最低级的军官,可以理解为十夫长,塔克舒的意思是将一个牛录拆分成三十个十人队,从四面八方同时发起攻击,彼时的火炮,准头很差,对付集群目标可以,对付这种松散目标,一门炮瞄准一个十人队,根本就打不准,只要清兵的队形拉开一些,火炮就没什么大作用。

    与此同时,骑兵高速接近明军步兵军阵,用箭支攒射敌军,只要能射击四五轮,造成几百人的伤亡,按照以往的经验,明军只要战损十之一二就会崩溃了。

    清军的弓箭和明军使用的制式开元弓可大为不同,清军使用的弓箭是长梢弓,弓梢长而反向弯曲,弓体使用牛角和硬木、牛筋等耐磨的材料组成,在根部垫上弦垫,这就是后世反曲复合弓的雏形,其拉力巨大,抛射重箭比一般的火铳威力和射程都要大很多。

    不仅如此,由于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女真族对箭支的研究几乎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们将箭支分为披箭、刺箭和哨箭。

    披箭的种类繁多,箭头形式多样不说,其重量也比普通的箭头要重得多,有效射程超过五十步,三十步以内杀伤力巨大,即便是明军精锐骑兵披上双层棉甲,三十步以内也抵挡不住披箭的伤害。

    比如清军常用的月牙箭头和铲子箭,无论是命中躯干还是四肢都能形成巨大创面,从而让人快速失血,失去战斗力。别说是明军骑兵,就是成年野猪或者黑熊,挨上一箭也会立刻失去行动能力,基本上命中就等于宣判死亡。

    即便是没有破甲,造成的钝击伤害也会让目标骨骼碎裂,丧失行动能力。

    刺箭的箭头细长,女真人在箭头上开了三棱或者四棱的血槽,跟后世的三棱军刺有些相似,专门用来破甲和穿刺,八十步之外便能突破明军棉甲,三十步内相对于明军的装备可谓是无甲不破,三层甲都没用。

    有如此强大的兵器,清军才能屡战屡胜,如入无人之境,成为十七世纪东亚最恐怖的兵团。

    几个拔什库想了想,他们当然知道水涨船高的道理,眼前的功劳是独一份,只要他们拿下当面明军,少不得官升一级,大家咬了咬牙,异口同声道:“请下令吧!”

    塔克舒长舒了一口气,“那好,全军准备,听我号令突击。”

    “奴才遵命!”几人高声回答道。

    “军门快看,建虏动了。”城下的动作自然不可能瞒过守军的眼睛,可清军用的是阳谋,三百骑兵就在明军的眼皮子底下分成了三十个十人队,他们的队伍非常分散,每隔二三十步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