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碧血扬州三

    第140章 碧血扬州三 (第2/3页)

野战中接触。也就是说,镶白旗仅仅留下很少的兵力就基本锁住了仪征县城的数千守军,等于这个县城是废了。

    如此一来,多铎摊开地图,仔细观察了一番,扬州城外各处据点除了码头之外已经被全部拔除,只要码头被攻陷,扬州就是彻彻底底的孤城。

    多铎找来韩岱,韩岱是正白旗的领军大将,也是多尔衮的心腹,多尔衮跟多铎的感情不一样,两人是出生入死的亲兄弟,别人派心腹到弟弟军中可能是不放心弟弟,起到监视的作用。但是多尔衮派韩岱过来,真的就是为了帮助多铎打仗的,韩岱的年纪比多铎大,多尔衮知道他的性子比较沉稳,由他来辅佐多铎,让人放心。

    韩岱来到多铎面前,跪下道:“奴才参见殿下。”

    多铎连忙将其扶起来,对于哥哥的心腹大将,多铎还是非常给面子的,“韩岱,本王知道你经验丰富,并且作战风格稳重,你看,扬州城外各处据点基本已经被我们扫清,只剩下一个码头,如今攻城战斗不顺利,本王的意思是先撤回来,等我们后续炮队和步兵的到来,但是码头那里情况复杂,那个叫高衡的家伙是个硬茬子,能不能换一个思路,用我们征集的船只加上骑兵步兵去打下码头?”

    韩岱没有太明白,反问道:“殿下的意思是?”

    多铎道:“我们兵分两路,给你一个支线作战的任务,攻下码头,你全权负责。方才本王审问了图尔德这个废物,他说对方在江面上有炮舰支持,所以镶白旗才损失惨重,本王想了一下,我们在运河上征集了不少船只。可以先派这些船出战,多带火药火油,对敌人船只进行骚扰,拖住明军战舰,随即再发动攻势,如何?”

    韩岱明白了,多铎是要用从运河征集到的船只当诱饵,分散明军战船的火力,让他们不能给码头提供炮火支援,然后陆军再上去拿下码头。

    韩岱躬身道:“奴才明白了,请殿下放心,就交给奴才吧。”

    韩岱转身就要去点兵,多铎却一把拉住他道:“韩岱,跟本王对话的那个高衡,一定要活的,把他带到本王面前。”

    韩岱重重点了点头,看来豫亲王殿下对这个叫高衡的家伙非常上心,韩岱明白,码头攻下来都不如抓一个高衡的功劳大,不过一个区区一千多人的小码头,对于他这种在关外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大将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

    为了让韩岱的作战顺利一些,多铎抽调了五千汉军步兵,一个甲喇的草原骑兵,以及从运河上征调的一百多艘大小船只和大小火炮二十门跟随他一起行动,本身韩岱自己还出动了一个正白旗甲喇的兵力,如此以来,光是正面攻击的兵力就超过八千人,算上船队和炮队,恐怕近万,如此的兵力配置攻打一个小小码头,堪称是豪华了。

    扬州城白天的攻城战结束了,随着多铎下令鸣金收兵,早就已经心惊胆战、精疲力竭的汉军士兵被安排撤了回来,一整天的攻城战斗,从一大早一直打到天黑,虽然多铎还没来得及清点损失,但就看看战场上的尸体,大致心中也有个数,汉军的死伤绝不少于七八千人。

    这点损失对多铎来说不值一提,毕竟都是降兵降将,死了也就死了,问题不大。但是一天集中损失这么多,多铎心中还是隐隐有些担心的,这么大伤亡会引起汉军的反感,虽然多铎残忍,但是出发之前,多尔衮可是再三告诫他注意分寸。

    从小到大,多铎是天不怕地不怕,但唯独怕多尔衮,多尔衮的话他不敢不听。大清入关没多久,小皇帝年幼,就连多尔衮,在剃发令上都做了让步,现在激化满汉矛盾是最不好的选择,不仅不应该激化矛盾,还应该安抚一些才是,消耗降兵要徐徐图之,不能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