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卫渊上书《对西夏攻防总略》

    第二百三十六章:卫渊上书《对西夏攻防总略》 (第1/3页)

    卫渊返回侯府之后,就差人将杨怀仁请来。

    二人于书房中相谈。

    杨怀仁已知晓卫渊的打算,直言询问,“官家当真愿让我去渭州?”

    卫渊道:“对官家来说,谁有能力,就会用谁。”

    “明日你在荡虏军中摆擂,我将你连战连捷之事宣扬出去。”

    “其余诸事你都不必忧虑。”

    杨怀仁点头道:“我去了渭州,该怎么做?”

    卫渊道:“伐夏期间,寻一些可用的人才,将他们安置在渭州与西夏接壤一带。”

    “边军事关中原安危,我们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自身,还有为了大周的长治久安。”

    杨怀仁忧心道:“怕就怕在官家会盯得很紧。”

    武将暗中在军队里培植自己的势力,乃是不成文的规定。

    就像是种家军一样。

    毕竟,大周武将地位低微,兵权说没就没,若是还不能培养一些人才为己所用,很容易就会被架空权力。

    一个没有了兵权的武将,岂不是任人宰割?

    当年顾偃开也有培植亲信。

    卫渊笑道:“盯得紧又如何?我们是为了边关安宁,才要整改边军,当年范文正公为了更好地控制延边,不也重用了一些‘自己人’?只要做得不过火,官家是不会追究的。”

    杨怀仁郑重抱拳道:“末将明白了,请卫帅放心,若真去了渭州,必以卫帅之令马首是瞻。”

    他能走到今日这一步,有望振兴杨家,全是拜了卫渊所赐。

    卫渊让他做什么,他都认为,是分内之事。

    至于官家那边如何他认为,无论是杨家还是卫家,都无反叛之心,对国朝都是忠心耿耿。

    区别只在于,有朝一日,他们不想任人宰割,他们想要有一些安身立命的依靠,这无可厚非。

    毕竟文臣之间还讲究收个门生传承,武将培养心腹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卫渊与杨怀仁相谈半夜,至于都说了什么无人得知。

    在后者走后,前者仍是未离开书房,而是看着案桌上的纸张怔怔出神。

    良久,卫渊写下几字:《对西夏攻防总略》。

    不知过了多久,张桂芬瞧见他仍是未歇息,便亲自端来一些宵夜来到书房里,恰巧瞧见他奋笔疾书的一幕,不敢太过叨扰,将吃食轻轻放在桌子上,站在他的身后。

    他自是有所察觉,暂且放下手中笔杆,问道:“这么晚了,怎么还不歇着?”

    张桂芬捏着他的肩膀,想为他解解乏,“官人不是也未歇息?”

    卫渊趁机握着她的手,“你现在已有身孕,不宜过于劳累,应当早些歇着才是。”

    张桂芬摇了摇头,“我哪有那么娇弱。”

    说着,还看到卫渊所写的文字,下意识惊讶道:“对西夏攻防总略?朝廷要对西夏用兵了?”

    他们夫妻一体,朝廷上的事情,即使让她知道了,他也不会怪罪什么,

    “有可能,这几日应该就能出结果了。”

    张桂芬眉头一皱,“若是对西夏用兵,岂不是要任用官人为帅?”

    如今徐长志远在代州,张辅等诸多将帅已老,思来想去,最适合挂帅的人选是卫渊。

    若真是他去,张桂芬定然不太如愿,毕竟,他担心孩子出世那天,对西夏之事难以结束。

    但如果朝廷已经做出安排,她一介妇人,也只能听之认之。

    卫渊搂住她的腰,笑道:“又不是国战,何须我亲自去?我打算让怀仁前去即可。”

    听到这里,张桂芬松了口气,道:“官人若是想去就去,切不可因我有了身孕而误了朝廷大事。”

    她内心是矛盾的,一边不愿让卫渊离京,一边又担心会误了他的前程功绩。

    ——

    翌日,杨怀仁趁着将士们训练期间,特意站在点将台上,摆擂比武。

    并且扬言,只要将士们能在他的手中挺过三十招,一律有赏。

    若是三招还有可能,三十招

    属实有些困难。

    卫渊让他这样做的原因,是要为他造势。

    方才官家传来旨意,午后,要让韩章、张辅、文彦博等人前往宫中商议对西夏之事。

    在此之前,卫渊将顾廷烨唤来。

    如今,他已继承宁远侯爵,想要从军,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而已。

    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