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红尘一世求真路,百业三思至诚心 第六章

    第一卷:红尘一世求真路,百业三思至诚心 第六章 (第1/3页)

    诗云:

    性命双修义,红尘刻画真。

    风雪随易见,养鹿一山人。

    2023年12月26日午时(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日益显著提高,对于滋补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过这些,进而延伸的问题也就相对凸显出来,是时代急需滋补养生的健康好产品,还是人们急需滋补养生的健康好产品?

    答案其实很简单,科技的日益进步并无过错,只是传统文化的日渐丢失实属令人惋惜。如果一款滋补养生的产品没有道德作为承载,那么暴利的商人就会运用资本的手段掏空人民的血汗钱,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肉眼可见的事实。所以当人们幡然醒悟的时候,也就是不良商家倒闭的时刻,这也是肉眼可见的事实。这里面不会夹杂一点灰尘,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人们越发觉醒的年代里,什么豪华大礼包、什么品牌大促销、什么实惠全家福,统统都会被觉醒的人们定义一个精准的标签,那就是它到底“实用”不?也就充分的证明,处于21世纪的大健康时代,所有的不良商家要想分一杯羹,不是说分不到,而是说结果很不妙。

    那么我们处于这个21世纪,理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其实人类的健康无非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身体的健康,第二种是心灵的健康。

    这两种健康其实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古医大德早有论断,称作“性命双修”之法。

    吕洞宾云: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寿同天地一愚夫,权握家财无主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素问·举痛论》云: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心气不二,心动气动,气机失衡,越过上限,既疾病也。命即此身,何故伤性?性即心性,身之病变,此心亦变。肝病多怒,脾病多思,肺病易忧,肾病胆小。故用方法,愈身之病,亦调此心。身之痊愈,心之亦好。

    故《性命圭旨》云:性不离命,命不离性。

    心性修得好,情绪不妄动。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体内气机,有序运转。如是云:性功即是命功。命功修得好,则经络畅通。骨正筋柔,气血以流。体内气机,有序运转。如是云:命功即性功。

    当然还有很多云云,山人此处便不一一赘述,总而言之身体的健康离不开心灵的健康,心灵的健康亦离不开身体的健康,此亦如同《易》之阴阳理论。

    以此为基础,再看21世纪人类的健康问题,治病于未发是大医也,那么首当其冲的就凸显出滋补养生的重要性了;也就意味着产品的实用性是非常的重要,关乎健康的问题,所有的夸大其词都会显得幼稚不堪,从古至今,人命大于天,虽然那些看似吃不好吃不坏的产品对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