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镇海城

    第870章 镇海城 (第1/3页)

    对马岛上唯一的一座城邑,被杨正改名为镇海城。

    名字虽然大气,但却只是一座小城邑,只能容纳万人,杨正在后期解决掉九州岛的隐患后,便想着上奏朝廷,借朝鲜之力将这座小城邑,修建成名副其实的镇海城,彻底震住倭国的崛起之路。

    实际上,对马岛上缺的就是人,若是人多了,他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此时大明在扩张之路上,缺的并不是能征善战的兵士,也不是缺少支撑开拓的金银,他缺少的是人丁,愿意背井离乡去新的地方过新生活的人们。

    朝鲜被大明吞并这么多年,但每年进入的汉人,却少之又少,除了一些罪犯,以及一些朝廷官员落马之后的家眷之外,就再也没有汉人主动进入朝鲜生活,即便朝鲜的官府愿意给过去的人提供更多的机会,也吸引不了他们。

    这是之后大明朝需要面临的问题。

    虽然此时的镇海城不大,但杨正亲笔书写的镇海城三字的石碑已经雕刻好了。

    即便此时的对马岛条件有些艰苦,但不管是朝鲜籍的青壮年,还是朝鲜籍,汉人籍的兵士,他们的军心受到的影响并不大……

    因为他们知道,海上的风雨迟早会停,他们也会在不远处的将来,建功立业。

    朝鲜籍的兵士,想着用自己的军功,让住在海边的操劳半生的年迈父母能够早早的搬入城中,享受着他们儿子带来的荣光,即便是在海上战死殉国,他们本身的抚恤是跟汉人的士兵并没有什么区别,父母会收获一大笔钱财,因为自己是为大明战死的,他的父母亲人也享受当地军队的保护,也无需害怕有谁敢欺负。

    而汉人籍的士兵,想法就更简单了,那就是早早干完仗,早早的回家。

    朝鲜境内的汉人士兵大多数都是辽东的军队,他们回家容易,可山东外海水师的兵士大多数都是山东的,一出海就是半年一年的,回家就显得有些艰难……他们既然被挑中了这次计划中,那么不打完是肯定回不了家的,游子归期,要比真金白银还要贵重。

    杨正居住在城邑之中最大的宅院中。

    接连不断的大雨让整座城邑都很是潮湿,他年龄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